星州這邊古玩城的黑話,一塊錢等於一百塊。
劉剛平時也來玩過,討價還價還是懂的。
最終,劉剛經過反覆拉鋸,討價還價,每個120塊錢的價格,買下了四個瓷墩墩。
“剛子,你這買的這什麼呀?”
黃雲龍整個一迷弟一樣,蹲在旁邊目不轉睛的瞧了好久。
這時從他手裡拿來一個磁墩墩,仔細觀看。
只見這個小瓷器呈圓形,鼓腹,胖墩墩的,又像象棋,但是比象棋高上三倍。
而且上下圈都有齒紋,用青花釉繪了四個盤長紋,成圓餅狀。
中間凹空,又感覺有點像菸灰缸。
品相整體來說還不錯。
曹振軒自認也是玩家,可他也沒見過這東西,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
“這玩意兒,吃飯的話,裡面的洞也小了點,”黃雲龍提升算力,思索道,“難道是搗胡椒的小碾子?”
劉剛不由笑道:“哈哈,龍哥你真能想,你猜的這跟他的實際用途差得太遠了!”
劉剛介紹道:“這玩意兒叫「水浮司南」”
黃雲龍很感興趣的問:“老弟,什麼是水浮司南啊?是不是很值錢啊?”
“明代到清初,水浮司南在航海船隻上一直被廣泛使用。
只要先將裡面加滿清水,找來燈草芯,將縫衣針穿入燈草芯後放入水中,縫衣針依靠燈草芯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很快就靜止下來,立即就能指向南北。”
黃雲龍驚訝的看著手裡的水浮司南,啞然道:“哦?竟然是指南針,這玩意兒誰能想到是指南針啊,真是活久見!”
劉剛笑道:“這一套可全是老貨,年份至少是明末清早,不過這個比較冷門,一般玩家很少收藏這個。有喜歡的寶友拿到,值個幾千問題不大。
買著玩唄!也不算撿大漏吧!
只不過咱們這一套來歷不凡,乃是明末閩海王鄭芝龍的艦隊上,跟著他縱橫四海的老物件。真要說起來,歷史意義比他本身的價值更足一些!
來,兄弟們一人拿一個,也當我給大家的一個伴手禮了!”
鄭芝龍可是了不起的梟雄,他兒子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臺灣島。
如果真是他用過的水浮司南,那這寶貝可就老牛逼了。
劉剛說完,將手裡的四個水浮司南,給黃雲龍、曹振軒、段友文每人分了一個。
黃雲龍拿著一個勁的誇好。
曹振軒和段友文都是接觸過古玩的人。
拿到手裡,仔細一看,都能看出這不起眼老物件上的年代感。
二人對視一眼,均想不到劉剛竟真的在地攤上,撿了個這麼漂亮的漏。
曹振軒自己玩古董,那都是建立在常年當冤大頭的基礎上建立的。
入門至今,他不知白交了多少學費。
在不停的買錯之中,才緩緩進步。
要不是他家底豐厚,一般人哪能堅持得下來。
可他劉剛到底是怎麼一眼認出寶貝,低價撿漏的呢?
段友文心頭同樣滿滿都是震撼,真說起來,這個青花的水浮司南,別看小小一隻,可比自己的送他的現代仿洪武年的釉裡紅歲寒三友,從年代價值上來說,可就勝出不止一籌了。
如果背後真有鄭芝龍的歷史意義,那就難以想象了。
劉剛轉了半天,笑嘻嘻說道:“諸位,看來今天整個古玩城,也就咱們這一套水浮司南最為極品了。雖然現在看起來不怎麼樣,說不定哪天碰到行家,黃銅賣出黃金價。”
“段總,您在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