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青晨心中的疑惑並沒有隨著爹孃的離開而遠去,反而越加的沸騰。
“究竟爹孃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尋常的武林世家都是傳宗接代為首要大事,何況我的武學修為早已臻至先天境界。怎麼爹孃反而約束我與人結秦晉之好呢?”
“爹孃能夠如此清楚的知道我的行蹤和所經歷的事情,肯定是跟蹤我。可怎麼我完全沒有發現呢?爹的武功絕高,難道孃的武功也是?”
“江湖兒女大多數人比我還小就要經歷生死的洗禮和江湖的險惡,爹孃跟蹤我的用意究竟何在?是擔心我被范家害了?”
“爹孃說的‘重任’究竟是什麼呢?必定不是武林之事,不然不會不讓我習武,恐怕是遠遠超越我認知的事情,真是令人好奇啊!”
“還有所謂‘修道的程度’。我平日裡只是專心讀道書,難道道書也如武學一樣是可以修煉的?如果可以修煉,莫非真如道書記載的可以修成陸地神仙,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唉,神仙之說太過虛無縹緲,大概不是我們這種凡夫俗子所能接觸的。”
“可是看孃的神情,明顯還有未盡之言,想來至少是知道怎麼修道的。即使不能修成神仙,也起碼可以學到更加高深的武學!”
“情感之事,就算爹孃不說,我也不打算現在就去經歷。”
“不止是耽誤時間,更會平白地消磨了鬥志,讓未來的人生多了很多羈絆。”
“生出許多過分的慾望和心機,這與道書所指引的求道路徑大相徑庭。”
“大概只有保持清心寡慾、守柔處下、一心一意、空靈無適的心境,才可能於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中把握一絲道執行的痕跡。”
“所以大聖大賢常說‘道滿天下,普在民所,而民不能知’。”
“就是為了開示普通民眾:之所以不能體味道,首先是不能保有如上心境。”
“而不是出身低微,亦或者道有所偏頗。”
……
要說青晨作為一個還未出茅廬讀書人,又或者沒見世面的江湖人。
怎麼就敢如此大言不慚地悟道呢?
這自然要歸功於他從小就被父母逼著攻讀的道書,說是將來有大用。
所以青晨作為一個武林世家的長子,自小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習武。
而是讀書,還是讀道書。
在別人看來,青天鈞是最奇怪的,竟然親手將一代練武奇的兒子的前途給毀了。
可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始終無動於衷。
若不是為了安全,強身健體,他根本連讓青晨觀劍並私下裡偷練的機會都沒有。
可誰知那小子竟然自己成就先天境!
青天鈞只得越管越嚴,以致十三歲歲成就先天境後,青晨的武學修為便再沒有多少進步。
反倒是對於道書的領悟,在長年累月之下,日新月異的進步著。
正因為有如此經歷,青晨才敢言道。
才敢從小立志:“有生之年,一定要努力追隨道書中所說之大聖大賢的足跡,仗劍行天下,以道化天下,還朗朗乾坤一個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