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頭枕著一條胳膊躺在床上,胸口上壓著翻開的《胡溏記》,目光炯炯地盯著房梁,思緒停留在那本《青山稿》上。
《青山稿》裡有四篇文章,有的長有的短,《勸農》不過三頁千把字的樣子,《勸工》卻是前後十數頁,洋洋灑灑上萬言。就是因為《勸工》的篇幅太長,又是篇中有篇文中有文,內容涉及諸工百業,絲麻棉紙瓷玉金木都有論述點評,看著更象是份統計報告。他只是匆匆瀏覽過大標題,並沒有仔細觀讀。即便是略觀,他還是對《勸工》篇的內容感到震驚一一作者竟然在文章裡提到造船業和海外貿易,還說:“……今泉揚二州海市稅分內外,內輕外重,以為利民生養,然工商胡賈俱傷;胡賈冒洋越海,所至不惟利爾,亦揚工商解羸餘……”
海外貿易能促進手工業發展,部分解決勞動力富餘的問題,這個道理商成理解,也能比作者解說得更系統更透徹,但是他卻不能不佩服《勸工》篇的作者一一他的見識來自書本,作者的見識卻是來自對泉州揚州兩個地方的關稅政策的觀察,是來自於實地考察,他壓根就不能和人家相提並論。
他在心裡默默地念頌著自己記下來的文章斷句。
“……使民有持有峙有憑,以體民生;……守四時更張,不傷其本;……”這是《勸農》篇中一句。在心頭咀嚼半天,他還是不太理解“持峙憑”到底是指什麼,又和“民生”有什麼聯絡,只好先放到一邊。
“……聖人立道,遍施教化,諸子陌行,四海流傳,……今當趨寒士廣佈,授字傳文以解民惑,……淳淳村婦蒼頭耄耋,偕如稚童;……可記為歲考,亦維令名,宜引為法度頒行地方。”
這是《勸學》篇裡的文字。前一句倒還罷了,不過是工整意直朗朗上口而已;後一句卻讓他震驚得老半天不知道身在何地一一如今應該讓讀書人走到四面八方去,教大家識字,給大家講道理,即便是婦女和老人,也要象教導兒童那樣教導他們;要把這事作為讀書人的每年考績記錄下來,要經常嘉獎他們;國家應該為這事立法,作為強制性的政策進行推廣……
這完全就是由國家強制執行的義務教育呀!
直到現在,當他再次咀嚼著這句話時,他依然感到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他的心頭充滿了對作者的敬佩和尊敬一一這個時代竟然已經有人提出要推行義務教育,而且還是最徹底的“有教無類”,還隱含著“男女平等”的思想觀點,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這是個什麼樣的作者啊?他是個思想家嗎?還是個偉大教育家?這又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啊?竟然會催生出如此偉大的設想……
他激動地在臥室裡繞起了圈子了。
他內心裡突然湧起一股出去走走的衝動。不是在座牌集走,也不是在燕州城裡走,而是到更遠的南邊去,去上京,去泉州,去廣袤的中原大地一一他應該更近距離地瞭解這個時代,瞭解這個國家,瞭解這個世界……
過了很長時間他才冷靜下來。他知道,對他來說,“出去走走”是個短時間很難實現的想法。大趙就要對北邊用兵,作為戍守邊疆的軍人,他沒可能能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置身事外。而且他也不會置身事外一一即便是流血都不可能化解他和突竭茨人之間的仇恨;要讓他忘記仇恨,除非是他死了!
他又煩躁地在屋子裡繞起圈子。他不想在燕州一直“待職”下去一一誰知道待職要待到什麼時候呢?他現在迫切地想到軍旅裡去,想到那些馬上就能同突竭茨人打仗的地方去。即便當不成旅一級的高階軍官,做個營指揮也好,哪怕是哨長都行,只要能讓他和敵人面對面地廝殺,無論什麼樣的職務他都接受,就算是貳哨或者隊長,他也不會有半句怨言!但是他也知道這不大可能。即使他願意去做個隊長,衛府也不會同意讓一個歸德校尉僅僅去指揮五十個兵。但是衛府也沒辦法馬上安置他,因為燕山三軍裡一時還沒有合適他的職務。
看來他只能繼續待職了……
吃罷晌午,商成決定進城去把那本《青山稿》買下來。書不貴,才八百五十文,昨天他就想買,但是書肆老闆說那是別人早就付過定錢的東西,兩三天裡就會去取,不可能毀約賣給他。昨天不賣不等於今天也不賣。他把自己的玉佩揣在懷裡。到時候就把玉佩拿出來給書肆老闆看,看老闆還敢不敢不賣。
當他趕到書肆門口,還沒下馬,書肆老闆就已經迎出來了,還親熱地幫他拽住馬韁繩。
難道說老闆已經知道他的身份了?商成帶著滿肚皮疑惑進了書肆,並沒有留意到牽馬去栓馬樁的小夥計指著馬的後胯,悄悄朝老闆打了個手勢一一這是軍馬。
老闆臉上的笑意更濃了,就象招待個老主顧一樣,熱情地把商成讓進了內院正廳,還親手給他斟了盞熱騰騰的香茶湯,然後才坐了主人的座位,問道:“將軍今天還是為那本《青山稿》來的吧?”
商成驚訝地望著書肆老闆。他穿的是誰都能穿的白色對襟衫,玉佩還揣在懷裡沒拿出來顯擺,這個人怎麼會知道自己的身份?他甚至瞄自己的腳一眼。他穿的不是官靴也不是軟皮子的軍靴呀。
老闆先指指外面,笑道:“將軍騎的是軍馬……”
驛館裡幾匹雜使的駑馬沒和軍馬拴在一起,大馬廄裡全是軍馬,商成也沒辦法挑選。但是即使是個平常兵士也可能騎匹軍馬,憑這條還不能說明他是個軍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