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
袁紹回來之後,意氣風發了一段時間,派人鍛造武器,囤積糧草和練兵,準備再和曹操打一場,把官渡失敗的局面打回來。
但是,熱情過後,袁紹又沉寂下去。
也許是他也想不到,連曹操也打不過,再聽到外面的人對自己議論紛紛。
議論的內容,大概是他袁紹不如曹操,四世三公的底蘊也不過如此等等。
聽得多了,袁紹很容易抑鬱。
剛開始還能多殺幾個人,震懾那些胡言亂語的人,但是殺到最後,他整個人都麻木了,隨便他們怎麼議論,內心也毫無波瀾。
袁紹心煩意亂,不理政事,不過又讓袁譚、高幹等人,回自己的地盤防守,準備好兵糧,再將事務全部交給兒子袁尚處理。
不過,袁紹的心裡,還是想再和曹操打一場,只是意志消沉,一邊讓人準備兵糧武器,一邊又抑鬱得提不起精神。
人一旦抑鬱起來,就像袁紹這樣,萬念俱灰,啥感覺也沒有。
袁尚統領冀州事務,其母劉氏深得袁紹喜愛。
此時的劉氏,看到自己兒子掌權,於是就有了特別的心思。
按照正常來說,袁紹的繼承人,是長子袁譚才對。
但是,需要正常操作才輪到袁譚,有正常的,當然也有不正常。
劉氏提出讓自己兒子袁尚為後嗣,當袁氏的繼承人,把袁譚一腳踢開。
袁紹寵幸劉氏,猶豫著竟然有了同意的想法,但又不太確定,於是把審配他們找來商議,問一問應該怎麼辦。
“主公,長公子為長,今又居外,治理青州有方,屢立功勞,軍民皆服。”
“主公若是廢長立幼,只怕會亂啊!”
首先提出反對的,是郭圖,他和另外一個叫做辛評的謀士,比較傾向於袁譚。
至於逢紀審配二人,又比較傾向袁尚。
袁紹的麾下,派系林立。
現在田豐沮授沒了,內部又互相站了不同的隊,那些不同隊的人又有不同的矛盾,鬥爭便是如此形成了。
“此言差矣!”
審配一聽,和郭圖針鋒相對,反駁道:“長公子的能力雖然不錯,但是為人性剛好殺,非人主也!三公子有英雄之表,禮賢敬士,更適合為後嗣。”
逢紀附和道:“三公子,最像主公啊!”
對於審配如此評論自己的長子,袁紹並不生氣,因為袁譚正是如此。
但是,聽了逢紀的話,袁紹眼眸眯了眯,這句話說進自己的心坎裡。
他更喜歡袁尚,最主要是因為袁尚很像自己,還和自己長得一樣帥氣。
他也更傾向袁尚,不喜歡袁譚。
內心糾結的,是長幼的問題。
不知道該不該廢長立幼。
辛評聽到逢紀那麼無恥,竟然用上袁尚更像袁紹為理由,確實很能打動袁紹的心,正要再反駁時,袁尚急匆匆地跑進來。
“父親,不好了!”
“曹操帶兵,從倉亭津偷渡黃河,往我們魏郡打來了!”
袁尚進來急切道。
去年他們才被曹操打敗,至今一年未滿。
曹操那麼快又殺來,如今袁軍全軍上下,對曹操有一定的害怕,得知曹操打來,產生了一種不敢戰的情緒。
“什麼?”
“那個可惡的曹阿瞞,他在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