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投了曹操的時候,在遙遠的吳郡,劉協駕臨,並且宣佈遷都的訊息已經不脛而走。
因為有了張昭和程普、周瑜等江東中流砥柱之人的準備,當孫策啟動了遷都之事的時候,江東文武沒有任何問題,都是極盡配合之能事。
相比於中原錯綜複雜的關係,偏安一隅的江東文武雖然在兵力和能耐上都稍微差著那麼一點,但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心齊。
他們是真心想要讓孫策得了天下的,要是孫策不得了這天下,他們就會繼續輔佐孫策的弟弟,或是若干年後他的後人,反正是不會千里迢迢的去中原投奔曹操或是袁紹的。
如今劉協駕臨,在他們看來絕對是江東之幸事,是孫策之幸事,也是他們之幸事,因為在他們心裡可能需要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得到的正統臣子的名號,此刻正在向他們揮手。
在吳郡的第一次上朝,劉協的確是高高在上的坐著,袞服做的比以往在許昌合身多了,不過他究竟長成什麼樣,江東的臣子們並沒有幾個看清的。
他們最真心的一次跪拜,是在劉協宣佈冊封孫策為如今大漢唯一的一個三公:太尉,並且執掌整個大漢兵權的時候。
在許昌的時候,劉協是個不入眼的工具人,到了這,在江東臣子的眼中他依舊身份不改。
不過對於這些,坐在皇位上的劉協都是微笑以對。
他明白,在孫策的面前表現和在群臣的面前表現是兩回事,現在的他,還不具備這個能耐,所以只能默默的,微笑著的等著。
劉協親自話費了大半個時辰把江東幾乎所有檯面上的人物都按照張紘提供給他的名單冊封了一遍。
當然,最終他們感謝的可不是口乾舌燥的劉協,而是站在所有人前面,穿著太尉官服的孫策。
在所有江東子弟的心裡,年輕的孫策是早晚有一天能夠坐在那個身體瘦弱的劉姓青年屁股底下的位置上的,而且這多半已經用不了幾年了。
歡喜的事結束了,劉協忙裡偷閒的喝了口茶水,就開始了他的下一項任務。
“朕此番承蒙太尉護送,這才安然到達吳郡,朕之所以遷都,皆因曹操這個不忠不義的漢賊!他名義上是我大漢司空,行的卻是國賊之事,曹賊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
檄文自然不是劉協自己寫的,在這方面江東的人才還是不少的。
啥叫好文章,好文章有代入感的文章,比如說著篇檄文,劉協唸到了最後自己都想拉點粑粑然後給曹操喂上那麼一小口,然後還得讓他吧唧吧唧嘴。
果然,文章讀完了之後,底下的這些新晉的漢臣也沒讓劉協失望,偌大的大殿裡,房蓋都快要被頂開了,都是罵曹操的。
“諸公能感同身受,朕心甚慰,朕要讓此事以最快的速度傳到官渡,讓曹操麾下的將士們看一看,這個打著我大漢旗號的國賊到底是個什麼嘴臉!讓他們看看,江東才是大漢的國祚所在,太尉才是我大漢真正的忠良!”
“陛下放心!此事兩三日便可傳到官渡!”
“陛下就安心的在行宮之內等著曹操身死的訊息吧!”
底下的臣子們爭先恐後的給劉協打著包票,這個時候劉協看了看距離他最近的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