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也很會做人,趁著這個空檔,把縣太爺推到大家面前,本來就商議好借今天這個機會跟老百姓宣佈他們開頭計劃的幾件惠民計劃。
“各位鄉親們,首先本官在此給大家賠不是。”
試問有哪位官員能做到給親自給百姓鞠躬,縣太爺說大家吃不飽,穿不暖都是他的責任,從今天開始他要帶領大家一起致富。
燒瓷器、開採黏土、發展河鮮養殖是本縣即將著手的三件大事。他會根據現在每家生活狀況,對於特困戶給予優先考慮,讓他們解決溫飽問題,當然也會估計一般百姓的生活情況,總之他們用最快的速度讓大家都能有活幹,有飯吃。
縣太爺把他的計劃都說出來,這次縣衙會盡可能提供幫助,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很快就能改善生活,他們福康縣就能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一條條詳細的計劃,鞭辟入裡,沒文化的老百姓輕易就能聽懂。
在場響起了熱烈歡呼聲,他們都在對縣太爺這些決策拍手叫好,壓抑了這麼久的情緒,今天終於可以得到釋放。
“可是我們這裡從來都沒有過瓷器窯,也沒有會燒瓷器的師傅啊!”
“魚塘倒是好辦,可我們也不會養魚啊!”
大家有問題很正常,縣太爺表示這些問題他都可以解決,只要大家安心去做就行。
“上菜了!”
以吳良杺為首的“夥計”們,端著菜式上來,他們手裡的菜式雖然不是那種超級高檔的菜式,但也很不錯了,雞鴨魚肉都有,這一桌子菜,價格也不菲。
一張桌子擠滿了人,甚至有人拿著筷子站在桌邊吃,吃大鍋飯的樣子就是如此,畢竟只花一枚銅板,大家心裡還是有數,就算人家真心實意請吃飯,也不能不懂禮數。
采薇向來都懂得取捨,今天這頓飯看似虧了,但對采薇家以後的生意沒有任何壞處。
只要在大家心裡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是感性之人,都懂得感恩,等到福康縣今後發展起來,今天這種做法就是他們獲取更大收益的敲門磚。
“來,請各位鄉親端起酒杯,本縣敬大家一杯。”
縣太爺也很有自知之明,雖然采薇姑娘把所有功勞都算在他身上,他也不能就這樣舔著臉接受,還是要把這份功勞分給人家一半,否則以後見面不好說話。
老百姓對這位給他們帶來福音的東家表示感謝,稱他們福康縣人士都是知恩圖報之人,之後采薇家有什麼用得著的地方,只管言明。
招呼好了這些百姓,采薇帶著夫君上到二樓雅間,跟縣太爺深入探討之前提出那些政策,畢竟大方向有了,細節規劃也是很有必要。
此刻他們正在二樓平臺,縣太爺看到下面還有許多百姓在排隊,心中也泛起一陣酸楚,沒想到自己的百姓生活是這個樣子,讓他為之動容的是,有一小群衣衫襤褸之人,站在不遠處,望著采薇家,知道這裡可以一枚銅板吃一頓,但還是沒有要進去的意思。
縣太爺顧不上跟采薇聊,馬上來來到那幾位跟前,問他們為何不進去,今天可以“吃霸王餐”,過了今天就吃不到。
“我們這破破爛爛的衣服,渾身都是味,肯定會影響大家吃飯,所以我們就不進去了。”
“就在這裡聞聞香味也行啊!”
若是在其它酒樓,估計會被人拿著掃把追趕,轟他們走,這種情況也是司空見慣。
“有這種事?”
縣太爺平時也很少出門,可能有些情況在他看來是粉飾太平,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其實人家身上連一個銅板都掏不出,縣太爺問明情況之後,立即決定讓他們幾個過兩天去修建瓷器窯,並且自掏腰包提前預付他們一點錢,還邀請他們進去吃飯。
這也算是縣太爺籠絡人心的一種表現吧。他現在需要透過一些手段讓百姓們齊心,只有大家齊心,有了凝聚力,接下來才能頒佈新政,否則會讓大家認為他只是在做表面工作,那樣以後的事情得不到大家支援,也不好開展,豈不是浪費了采薇姑娘一番苦心。
站在樓上的采薇,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畢竟她曾經也是窮苦百姓出身,對民間疾苦深有體會,現在能透過自己的努力做一點力所能及之事,也算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