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之後,守在對岸的宋朝廂軍見到明教教眾逼近,終於點燃了火油,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了兩岸的白帝山、赤甲山和白鹽山。
“稟報聖公,童貫大軍的前鋒距離此地還有五十里!”
聽到探子的彙報,站在岸邊觀戰的方臘,以及麾下眾將頓時面上色變。
童貫率領的西軍,跟西夏打了數十年,可以說是整個大宋戰鬥經驗最豐富,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了。
方臘的軍隊當初橫掃江南各道,但是自從跟西軍交手之後,便屢戰屢敗,早已經被打出了心理陰影,此刻聽說西軍距此不遠,面上頓時齊齊變色。
望著對岸熊熊燃燒的大火,方臘面帶憂色的問道:“諸位將軍,你們看還有多久可以攻下這幾座鐵索橋渡河?”
負責率兵攻橋的護國大將軍司行方,無奈的說道:“宋軍不斷在火焰中新增火油和木柴等引火之物,想要衝過去很難,附近沒有水源,要等大火熄滅,至少要數個時辰。”
“唉!”前有大火阻路,後有追兵來襲,無路可逃的方臘仰天嘆道:“恐怕我們堅持不了那麼久了,難道天要亡我於此麼?”
就在眾人都無計可施的時候,素來足智多謀的明教尚書王寅,突然說道:“聖公,臣有一計!”
在此生死存亡之際聽到王寅的話,方臘頓時如旱地遇甘霖一般,大喜道:“王愛卿,速速講來!”
王寅看了看眾人,來到方臘身邊,附耳低語了一番。
方臘的臉色不斷變幻,聽完王寅所獻之計,猶豫了片刻後開口說道:“宋軍追兵將至,寶光大師,你帶人去攔上一攔,為我等爭取一些時間。”
“是!”寶光如來鄧元覺雖然也很好奇王寅到底說了什麼,但是既然方臘不願說,他也沒有追問,連忙領命前去抵擋追兵。
一待鄧元覺這個大和尚離開,方臘連忙衝著自己的侄子方傑,低聲囑託一番。
方傑得令之後並未遲疑,馬上帶領自己的親兵,還有大量的明教普通教眾衝向燃燒的鐵索橋。
眾人踩著鋪好的木板靠近了燃起大火的地帶,炙熱的火焰讓人無法逼近,方傑大喝道:“動手!”
早就得到命令的方傑親兵,迅速的擒住身邊的教眾,揮刀砍掉了他們的腦袋,一道道溫熱的血柱噴向前方的大火焰。
慘叫聲不斷想起,噴光了血液的明教教眾被丟到了橋下,而新的教眾又被抓了過來,依靠著這些人身體內的血液,鐵索橋邊上的火焰也變得越來越弱了。
眼看著此計確實有效,方臘大喜,高聲喝道:“多送些人上去,加快速度!”
為了過這鐵索橋,此地又多了無數的冤魂,不過最終還是用血液澆熄了所有的火焰。
方傑親自率領親兵來到對岸,只見宋軍的營寨中靜悄悄的,除了數十隻火把將附近照的格外明亮之外,並無任何的人跡影蹤。
見到這種情形,無論誰都會心生疑惑,方傑連忙派人返回對岸,將此事稟報給了方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