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刀兵的拿下一個版圖不小的海上國家,這可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因此給予佔卑使群陀畢羅一些保證也不為過。
想到因為潛心修煉,已經一年多沒有跟自己的妃嬪和子女團聚了,靜極思動的李南索性在奏摺上批註了同意二字。
考慮了一番,李南命內閣做好準備,他決定御駕前往三佛齊王國,並且要帶著家人同去。
一襲月白道袍的茅清妍走來,聽到李南跟御林護衛之間的對話,略帶失望之意的問道:“陛下,您要走了?”
“嗯。”李南握住茅清妍的小手,有些無奈的嘆道:“我雖有避世修仙之心,但終究還是凡俗之人,不可能做到六根清淨,對家人國事不管不顧。”
“確實如此。”
茅清妍也知道李南身為一國之君,不可能長期留在自己身邊,何況他修煉的《天地陰陽大樂賦》,因為修煉法門的關係,所以必須要有大量女子在身邊。
其實這也是李南想要離開茅山的一個主要原因。
他在此地修煉一年有餘,武功招式已經練至登峰造極,體內也已經重新被至陽真元充斥,不過因為缺少了元陰之力,功法修為卻再難有寸進。
帝命自茅山上傳回了帝都長沙之後,不管是皇宮中的各位嬪妃,還是知曉其中根底的內閣大臣們都歡喜莫名,心中也鬆了一口氣。
要知道這兩年來,李南前往茅山修煉,將國事盡數交給了他們,可是眾人的日子並不好過。
以往有李南這位親手建立這個國家的皇帝坐鎮,帝國內部可以說是無人敢有二話,可是自從皇帝深居簡出之後,這個龐大的國家中就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
鬧得最兇的自然是儒家之人,作為一個佔據了華夏數千年正統位置的學派,他們無法承受掉下神壇的巨大落差。
每天都有不少大儒,以及儒家出身的帝國官吏,費盡心思的想要求見皇帝陛下,所為的也是想要宣揚儒家思想之事。
面對儒家之人的不甘心,法家之人好不容易能在帝國站穩腳跟,當然不願意儒家再次得勢,因為兩派經常在各種報刊和集會上爭吵論鬥。
文人造反十年不成,對於儒家和法家之爭,終於帝國和皇帝李南的內閣大臣們倒是並不在乎,不過一些朝野上下一些關於其他事情的苗頭,卻讓人不得不重視。
因為李南並不在帝都長沙,所以每次大朝會之時,都是由魔形女瑞雯變成他的模樣臨朝議事。
雖然魔形女的異能足以以假亂真,但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光從說話的氣魄和力度上,就足以讓很多朝臣發現其中不妥之處。
皇帝陛下抱恙在身?
宮中妃嬪和帝國重臣沆瀣一氣,軟禁了皇帝,以假亂真?
種種謠言和猜測四起,這對這種君主集權的國家來說,可不算什麼好事。
就在李南前往團戰世界之時,有四位皇子降生,因此已經有不少朝臣開始暗中向著幾位皇位的繼承人靠攏。
除此之外,在幅員遼闊的帝國內,各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漸漸滋生,針對的也是最近新進歸附的吐蕃人和西域人。
內閣眾多大臣每日忙碌政事,但很多問題都必須李南這個皇帝來拿主意,因此這個近年來版圖最廣,人口眾多,強大無比的中華帝國,竟然有了些許的飄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