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後世來客的李南,對太祖慣常使用的游擊戰讚歎不已,所以軍中各個將領都深諳這種戰術。
阿莎率領艦隊的數萬陸戰士卒,靈活的採用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在沿海地帶大肆殺戮破壞。
金國兵馬來的少了,阿莎便率軍將其直接剿滅,若是來的敵人過多,那就直接撤回海上。
領命出京作戰的完顏宗幹並未去理會東部沿海地帶的阿莎,而是心急如焚的直奔東京路,因為他知道若是這個為金國提供糧食的地區被破壞了,那即便將這些侵入的帝國軍都殺了,也是於事無補。
對待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民族,帝國都有相對應的政策。
比如說像高麗、青塘、吐蕃,乃是西夏這些周邊小國,一般採取較為溫和的方式,而正在跟帝國開戰的金國人則不在此列。
西耶娜和韓世忠等統兵大將得到的命令,並不是向北長驅直入去攻擊金國的帝都上京城,也不是從後方去攻打長城防線,他們的任務就是毀滅和殺戮。
可以說中華帝國自從建立以後,從來沒有下達過這種冷酷的命令,所以當初聽到李南親口說出的時候,主將都有些震驚。
“金國疆域寬廣,兵員眾多,最弱的地方就是其建國不久,沒有足夠的資源儲備,所以你們的任務只有一個。”
“毀掉視野內出現的所有房屋和農田,殺掉所有金國境內的反抗力量,不管是士卒還是百姓!”
帶著這樣血淋淋的焦土命令,十三萬帝國大軍開始了這次的毀滅之旅……
其實在帝國內部,還是有很多人對李南以及內閣的決定,持有反對意見。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受到過儒家思想薰陶的讀書人,他們不像那些普通的帝國百姓一樣,只關心自己的農田和商鋪,他們對於國家大勢也有自己的見解。
帝國自從吞併了宋國全境之後,國內的子民中就多了不少讀書人,這些人跟傅天仇的想法一樣,都希望將儒家學說加入到帝國的學校之中。
儒家中的很多思想李南是認可的,例如忠孝仁義禮智信等,不過他不喜歡儒家將百姓都變成以德報怨的謙謙君子,因為幾千年的歷史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外族之人不可信。
華夏中原大國,似乎除了漢唐雄風之外,多的是被外族欺辱之事,遠的不說,就說宋國就窩囊至極。
當年遼國時不時的就欺負宋國,還有西夏、吐蕃、青塘,甚至是交趾這種落後的小國,而李南可不想自己建立的中華帝國還成為那樣的軟柿子。
如今天下紛亂,諸國並立,現在不是憐憫其他異族的時候,而是征服那些國家,將那些異族變成華夏民族一員,建立一個舉世無雙的華夏帝國的最好時機。
李南認為現在帝國強硬一些,殘酷一些,當把所有的國家和異族都併入了帝國之後,那時候再玩溫柔手段也不晚,經過了幾代之後,這些異族的百姓都將潛移默化的變成帝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