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在國內實行“五畿”和“七道”,將全國劃分為五個令制國,又以“畿內”為中心呈放射狀通向各國國府的交通聯絡地區,劃為七道。
“七道”指京畿之外的日本全土,因仿華夏唐制,皆以“道”稱之,共分七道: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山陽道、山**、南海道、西海道。
李南乘坐戰艦在西海道的肥前國,這裡實際上就是後世的長崎,因為此處適合泊船,故而帝國早就在這裡建立了港口和駐軍基地。
如今的島國長崎,實際上大半已經被帝國控制。
在這處港口四周,還有很多華夏商人建起的住房和貨艙,因為島國現在的經濟和生活水平極為落後,可以說任何東西都能在這裡賣出好價錢,所以吸引來的商人非常之多。
宋國還在的時候,商人的地位就已經有所提高,而到了帝國建立之後,工、商兩個階層雖然還是比不得農民階層,但帝國內除了思想根深蒂固的老人之外,基本上已經沒有人輕視他們了。
帝國的商人數量不斷增多,凡是商人都喜歡開拓和冒險,隨著帝國艦隊的大力清剿,四海昇平,所以前往島國和高麗經商發財,無疑是最安全快捷的發財路線。
島國的百姓對於帝國人的到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那些生活困窘的底層百姓,對於統治他們的天皇並沒有什麼好感,對於他們來說活下去,活得最好才最重要,因此有不少島國人來到長期做工。
這些島國人機靈的就幫助帝國商人收購、販賣各種貨物,蠢笨一些的就出些苦力,華夏商人並不吝嗇,因此這些島國人都比原來的生活要強上許多。
雖然帝國進入島國只是數年的時間,但整個長崎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人口,民眾生活狀態,還是新增建築物的數量等等,都遠超其他地區。
估計用不了幾年,長崎這個被島國人視為偏遠地帶的區域,將會超越島國人心目中唯一的繁華之地京都了。
當然了,這些都是表面上的現象,長崎的島國百姓確實賺到了不少錢,生活也過的越來越好了,但帝國商人可不是傻子,如果沒有賺取到足夠的利潤,他們又怎麼捨得往外撒錢呢?
來到島國之後的商人們,在帝國有心人的指引下,大肆銷售各種帝國商品之外,還高價收購各種東西。
島國除了擁有大量的魚類,森林和水力資源以外,還有少量的礦物資源,如金、銀、鉛、銅、煤、矽石、鉻鐵礦、鋅、和錳等。
以前華夏各朝最需要的就是島國的金、銀、銅三種金屬,而如今的中華帝國,可以說是什麼都要。
珍惜的木材、各種礦石,就連火山噴發出來的火山灰,也有帝國商人大肆收購。
在島國民眾的眼中,帝國人就是一群人傻錢多的傢伙,竟然連無用的火山灰都要,而他們不知道,這些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的鐵、鋁、銅鋅、鎂鈣等微量元素,作為一種肥料,非常適合農作物成長。
島國的各項資源都在瘋狂的外流,不過這個時代的島國王公貴族卻幾乎沒有人關注這些,不過隨著帝國產品的大量傾銷,對島國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物價飛漲之後,長崎以外收入依舊微少的島民們,他們的生活越發的困難起來。
京都城的藤原家族在兩國商貿中是可以得到足夠的好處,可是很多沒有得到利益的世家大族,卻開始激烈的反對起來。
李南的船進入港口之後,清夫人立刻率領手下的將領來迎,其中還有同樣的太平洋艦隊任職的安吉麗卡和伊麗莎白兩女。
李南在御林軍團的保護下,帶著傅家姐妹,跟隨清夫人來到了為自己準備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