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軍團在宋國的故地分散剿匪,數支有一國之力支援的正規軍,去對付這些潰兵土匪自然不在話下,如今已經基本清除了北方亂勢。
現在國防部將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放在了黃河北岸的金國上面,而野心頗大的西夏國和南方處於內亂中的真臘帝國,對帝國的威脅較小。
在黃河流域建造較為堅固的堡壘,用來防範金兵的鐵騎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說起黃河,所有人都有些頭疼。
自古以來兵家都知道長江是天險,因此長江沿岸的防禦重鎮不少,但很少有人在黃河流域附近建造防禦基地。
首先就是因為黃河在冬季會結冰,不管你造了多少堅固的堡壘,敵人尤其是金國這種機動性極強的騎兵部隊,完全可以從防禦空隙穿過,去襲擊本國腹地。
其次是黃河並不安定,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向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
根據後世的統計,在華夏過去的幾千年中,黃河決口氾濫達一前五百多次,較大的改道有二十六次之多。
黃河每次大改道可不是幾里,而是幾十裡,上百里的大範圍改道,可以說華夏的每一個朝代,都在跟這條母親河不斷的抗爭著。
關於北線防禦之事,因為黃河的不穩定性,只能另想兩側,如今部下的臨時大營也只能繼續維持下去。
魯達彙報完帝國的大概軍事情況之後,內閣大臣之一的阿舒爾正準備出班上奏國內的政事,不想負責交通水利建設的宗澤,搶先站了出來。
宗澤作為一個宋國降臣,剛開始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他要承受來自帝國舊臣和宋國百姓兩個方面的壓力。
幸好提利昂等內閣大臣辦事得力,穩定社會治安,發放以工代賑的各種物資和糧食及時,及時安撫住了宋境的百姓。
宗澤就任交通大臣之後,也是內閣的重要成員,不過他並沒有留在帝都長沙,而是帶著屬下官吏長期遊走在宋境之內建設的第一線。
現在的中華帝國越往南基礎設施建設的越好,這是因為在鎮南國時期,李南為了運送軍隊和糧食給養,就下令讓所有的戰俘和奴隸修煉道路。
用一句好不誇張的話來說,現在嶺南各地不但城鎮之間有水泥路相連,就連村落之間也都修建好了稍微細窄一些的水泥路。
從長江往北看,那情況就不同了,宋國的官道就是夯實的黃土路,平時也還罷了,要是遇到連雨天,那就是一片泥濘的沼澤,交通非常的落後。
如今的帝國江北地區百廢俱興,百姓還處於溫飽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修路這件事有了很多的得天獨厚的條件。
比如不用擔心工人的來源,想要幹活養家餬口的人成千上萬,都爭搶著來賺糧食、衣物和銀錢。
比如不用擔心修路的時候佔用了哪塊田地,因為按照帝國法律規定,帝國境內的所有土地的所有權都是國家所有,百姓擁有的都是使用權,佔用了誰家的地,按照市價給與賠償即可,絕對沒有什麼釘子戶敢出來阻擾。
在帝國強大的投入之下,宗澤果然沒有辜負李南對他的信任,很快就研究出了一個‘百路齊建’的工程計劃。
顧名思義,這個計劃的主要意思就是以東京、應天府、徐州、穎昌府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輻射,共計有一百一十七條道路同時開工。
這樣一來,雖然暫時會給各地的運輸帶來一些麻煩,但只要所有道路建造完畢,就可以迅速的將這些城市和下面的縣、村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