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艘海軍戰艦的炮火確實很猛烈,但他們面對的不是十幾艘隨時可以燃燒的小型戰船,也不是幾百艘船,而是上千艘宛如流星雨一般的船海。
當阿隆索和西芒發現已經有不少小船穿越了己方的炮火封鎖,他們當即同時下令道:“停火,升帆,左滿舵!”
兩國的戰艦紛紛調轉船頭,他們的目地很簡單,那就是趁著那些小船還未趕到之際,迅速的撤離,到達安全距離後再次開炮。
這種放風箏的戰術在騎兵中經常使用,當戰船上可以搭載火炮後,這種戰鬥方式才在海上大放異彩。
按照阿隆索和西芒的計算,他們完全可以用這種方式逐漸的消耗掉李南艦隊中數量龐大的火船,但是他們卻忘記了一點,那就是戰場並非是他們選擇的。
《孫臏兵法月戰》記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孟子公孫丑下》說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如今天氣晴朗,海風不大,所以雙方艦隊面對的天時並無區別,最大的差別就是西方聯合艦隊選擇了在李南的地盤開戰。
李南選擇在新加坡港進行封鎖,其實也是看重了這片海域的複雜性。
在新加坡港的海域附近,有不少的島嶼,其中較大的有巴淡島、布蘭島、蘇吉島、昆杜爾島、門多爾島等。
當西方兩國的混合艦隊邊戰邊退之際,從這些島嶼的後面轉出了另外一支艦隊。
這支艦隊中的大型戰船同樣不多,但是小船的數量卻也有五六百艘之多,它們跟李南剛剛使用的戰術如出一轍,那些小船也無所畏懼的蜂擁而上,從後方圍向西方艦隊。
面對這些蝗蟲一般的小船,雖然四十艘來自西方的戰艦在用最快的速度開炮阻擋,但最後的結局還是跟那些被燒燬的海盜船一樣,每一艘龐大的戰艦上都釘滿了燃燒著火焰的小船。
這個時代的戰船都是完全木質,如今被火焰籠罩,這就是滅頂之災,所有的船長都在嘶吼著,命令所有船員打水救火。
船員們將一條條繫著繩索的水桶拋進海中,不過當他們用力向上提水的時候,從下面的火船中詭異至極的出現了一隻只被火焰燒灼的青白色的手,他們用手中緊握的鋼刀切斷了那些繩索。
火勢越來越大,如果艦船周圍的溫度太高的話,那船內儲存的大量火藥就會發生爆炸,所以各船的船長只好命令水兵們將船艙裡的淡水成桶的倒下去,以解燃眉之急。
就在各船都忙著救火的時候,第二批靠近的肖船上出現了殭屍射手,它們將燃燒的火箭射到了敵船的船帆上。
不管是東方的硬帆還是西方的軟帆,船帆都不是特別堅固並且可以防火的東西,所以這些戰艦上的船帆都被點燃了。
海王號和其他主力戰艦都停在敵方戰艦的射程之外,李南望著疲於救火的西方水兵們,笑著對身邊的安吉麗卡說道:“沒有了帆,也沒有了淡水,你認為他們可以堅持幾天?”
“船上應該還儲存了一些威士忌,不過因為這些都是海軍的戰艦,所以酒的數量不會太多。”安吉麗卡猜測到:“大概三天吧。”
看了看被火焰包圍的那些戰艦,李南笑道:“你來自西班牙,你認為他們會炸船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