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這位帝國皇帝進入了大宋的都城東京,這就代表了存在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宋國,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而現今國土面積最大的中華帝國,耀眼的屹立於華夏大地上。
東京城的皇宮內,所有金銀和鑲金嵌銀的寶貝都已經被悉數捲走,不過李南不在乎這些,他更重視的是宋國的大好山河。
宋國的所有州府,除了黃河北岸的河東路、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三處之外,其餘的盡數被帝國收入囊中。
陡然之間得到的太多,需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
大量由帝國高等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成批的被派往北方,但對於處處都需要更換人員管理的新疆土,這些人也就是杯水車薪。
無奈之下,李南只能召集那些投降的宋國舊臣,打算從他們之中挑選一些為官清廉,民聲不錯的官吏暫時先使用著。
這樣做,一來可以迅速的安撫其餘降臣和百姓,二來也能緩解人員的急迫狀況。
雖然佔領了宋國的大部分領土,但是帝國並非是高枕無憂了,因為黃河北岸還有一個遠比宋國強大,國土面積也非常廣闊的金國。
戰爭還會繼續下去,所以一些宋國的降臣也不能浪費,其中李南最看重的就是李綱和宗澤這兩人。
李綱就不必說了,作為經常跟帝國作戰的老對手,他的生平、經歷、能力和所有資料,早早的就擺在李南和帝國重臣的桌案上,無論從哪方面看,他都是一個可以重用的能臣。
至於宗澤,就連趙佶和其他宋國降臣對其也不算太瞭解,李南特意點出他的名字,完全是因為來自後世的記憶。
跟其他人比起來,宗澤的仕途艱難,三十三歲透過發解試後,千里迢迢前往京城開封應省試。他在殿試時,不顧字數限制的規定,洋洋灑灑寫了萬餘言,力陳時弊,還批評朝廷輕信吳處厚的誣陷而放逐蔡確,認為“朋黨之禍自此始。”
這是宗澤第一次在政治上亮相,雖然顯露出了他革除弊政的強烈要求以及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勇氣和決心,但是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將宗澤置於“末科”,給以“賜同進士出身”。
元祐八年,宗澤被派往大名府館陶縣任縣尉兼攝縣令職事。宗澤到任不到一個月,就迅速而妥善地處理完該縣歷年訴訟積案,顯露了他處理政務的才能,贏得了屬吏們的信任和敬仰。
紹聖二年,知府呂惠卿命宗澤巡視御河修建工程,宗澤適喪長子,他強忍悲痛,奉檄即行。
呂惠卿聞知後,讚歎道:“宗澤真乃為國忘家之人!”
此後,從元符元年至政和四年,宗澤先後任衢州龍游、萊州膠水、晉州趙城、萊州掖縣等四縣知縣。
縱觀宗澤從政二十多年,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績卓著,“所至稱治”,贏得了各地群從對他的信賴和愛戴。然而,由於宋國君臣上下極端腐敗,權奸當道,因而他長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因為李南的出現,所以歷史出現了一些變化。
一個人的性格就決定了他的命運,宗澤雖然沒有按照原本的軌跡被貶謫到遠處,而是任登州通判,但他在任期間期間,因為登州鄰近京師,權貴勢力伸手其間,如登州僅宗室官田就有數百頃,皆不毛之地,歲納租萬餘緡,都轉嫁到當地百姓身上。
宗澤上任後,忿然上書朝廷,陳明實情,請求予以豁免,因此被全跪反誣打入了大牢之中。
對於這位有能力,有愛民之心,既正直又廉潔的官吏,李南非常喜歡,當即玩了一次千金買馬骨,親自來到大牢將宗澤請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