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金、宋三國在淮南戰場上,還保持著不斷攻伐的狀態,帝國軍拿來去如風的金國鐵騎沒有辦法,而金宋聯軍也攻不下各大軍團把手的城市。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即便人類自稱為萬物靈長,但在災禍面前,同樣無比脆弱。
在華夏的歷史上,災禍的爆發極為頻繁,幾乎每年都有不同頻率大小的災禍。乾旱、洪澇、瘟疫、戰亂、蟲災、饑荒,還有一大串的災禍難以列出。而每一場災禍,都意味著噩夢。對於普通人而言,更是如此。
在古代,應對不同程度的災禍,有不同處理的辦法。災禍小的時候,他們可以依賴宗族的力量,抵擋住災禍的肆虐。當災禍爆發得十分猛烈的時候,他們就需要官府的救濟,不管怎麼說,至少那些災民還有一些希望。
相比較於天災,人禍更為可怕。
頻繁的戰火,讓百姓成為別人的眼中的羊,被圈養起來,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來充當戰場的炮灰,以及承擔繁雜的兵役雜稅。
在亂世的時候,老百姓為了躲避戰火,只能在不同地區舉家遷徙奔逃,避免被捲入其中。
要知道‘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句話,也是百姓們的真實寫照。
自從二十萬金兵被宋國君臣引入國內後,大宋的百姓便遭了兵災。殺戮、搶掠、奸*凌辱等等之事,出現在京西、淮南和河北諸路州府,除了那些外族金兵對漢家子民下手之外,對百姓更加狠辣的卻是軍紀渙散的宋軍。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雖然捨不得自己的田地和房屋,但是活不下去的宋民們只能選擇逃離家鄉。
金國和西夏的邊境中都湧入了大量的難民,但是難民潮主要逃亡目標,卻是南面的中華帝國。
不管是衝著宋國的前一任皇帝徽宗趙佶,還是衝著大宋駙馬的名號,或是因為帝國也是宋人李南建立的國家,帝國都是最吸引漢人百姓的所在。
如果現在從宋國的天空中向下俯瞰,就會發現三條由無數難民組成的逃難潮,正在向北、西、南三個反向前進。
對於這些宋國的百姓,金國和西夏並未太過在意,而帝國則是耗費了舉國的人力物力,來幫助他們早日到達帝國境內。
大量的帝國巡房軍被派到了宋境,他們被派駐到揚州、舒州和黃州等臨近長江的州府,以及京東東路和淮南東路臨近海邊的城市。
隨著人員到達的還有無數的糧食和衣物等物資給養,帝國迅速的在宋境內建立了數十個難民招募點,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救助逃難而來的災民,將他們送到帝國疆域內。
見識過世界地圖,知道這片天地有多大的帝國君臣,永遠不會嫌棄人多,可以說如今限制帝國高速發展的就是人口數量。
每天都有大量的難民被巡房軍護送到帝國境內,修養過一陣子之後,他們就會乘坐帝國的馬拉列車被送到地廣人稀,需要開發的交趾、大理和占城五大行省。
轟轟烈烈救助宋國難民,增加本國子民數量的浩大行動正在帝國上下上演著,就連已經被封為平安公的趙佶,不知道出自公心還是私意,親赴揚州號召宋人來到帝國。
“早移民、早穩定、早致富!”
“把百姓當父母,視移民為親人!”
“新移民,來就送土地,三年不納稅,微笑開始新生活……”
類似的移民傳單和口號,被帝國情報局的秘諜傳遍了宋國的每一座州府,鄉村,很多沒有被兵災波及到的宋人,也都開始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