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承命,攜帶已經擬好的禪位詔書走了進來。宋徽宗以手指著吳敏身後,說:“自此可稱予。”
禪位詔書全文如下:
“朕以不德,獲奉宗廟,賴天地之靈,方內乂安,二十有六年。恭惟累聖付託之重,夙夜祇懼,靡遑康寧,乃憂勤感疾,慮壅萬機。斷自朕心,以決大計。皇子桓聰明之質,日就月將,孝友溫文,聞於天下。主鬯十載,練達聖經。宜從春宮,付以社稷。天人之望,非朕敢私。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凡軍國庶務,一聽裁決,予當以道君號退居舊宮。予體道為心,釋此重負,大器有託,實所欣然。尚賴文武忠良同德協心,永底予治。”
宋徽宗看了看詔書,用左手在詔書的結尾處寫上:“依此,甚慰懷。”
不久,皇太子趙恆來到宋徽宗御榻前,“慟哭不受命”。童貫與李邦彥急忙將御衣穿在趙恆身上,趙恆“舉體自撲不敢受”。
皇太子趙桓性格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基本上跟他父親趙佶一般無二,但他畢竟也知道此時接受帝位,必然要面對金人的逼迫詰難,因此執意拒絕。
宋太祖趙匡胤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宋帝國,在徽宗趙佶二十五年的統治之下,已經由一座錦繡江山,變成了名副其實破船漏屋,而且此時此刻,這一破船漏屋正在遭遇暴風驟雨,也就難怪這對父子互相推脫了。
宋徽宗見狀,心中怒意難當,用左手書寫道:“汝不受,則不孝矣。”
趙桓也不傻,當即回答說:“臣若受之,是不孝矣。”
宋徽宗無法,趙桓生母王皇后早已去世,他只好下令召鄭皇后過來勸說。
鄭皇后奉詔來至宣和殿,她勸趙恆受詔繼位,說:“官家老矣,吾夫婦欲以身託汝也。”
趙桓還是極力推辭,宋徽宗只好命內侍扶擁太子去福寧殿即位。
據說趙恆固不肯行,內侍扶擁甚力,太子與力爭,幾至氣絕。既蘇,又前擁至福寧殿西,宰執迎賀,遂擁至福寧殿。”
當時,日已薄暮,百官都已在垂拱殿上集合。
宰相白時中說:“不候上即位,先出宣詔,時中請任此事。”於是,白時中出來宣詔說:“群臣願見新天子!”
在徽宗趙佶和群臣的逼迫下,皇太子趙桓無力拒絕,只好即了皇位,是為宋欽宗。
趙佶好不容易把燙屁股的皇位讓了出去,自己退到了龍德宮中居住,但誰又能想到,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出乎了他的預料。
南方大宋敵國派來的三萬遠征軍竟然在黃河岸邊,將金國二太子完顏宗望率領的七萬金兵和三萬郭藥師的聯合部隊擊敗。
如此一來,東京城就保住了,宋國面對的敵人,就只剩下被太原城拖住的完顏宗翰率領的西路軍,而擁有種師道、李綱和劉延慶麾下數十萬大軍的趙佶,有些後悔了。
得到中華帝國遠征軍擊敗金國東路軍的訊息後,剛剛被迫成為大宋皇帝的欽宗趙桓,卻一掃愁容,喜出望外的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