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了那些屍體後,車隊從容的穿過了剡縣,前路也就再無大股明教勢力了,半個月後李南終於到了京杭大運河的南方起點杭州。
杭州城歷史悠久,夏之前屬百越,夏商周屬“揚州之域”。
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裡,並舍其杭於此,故名“餘杭”。
還有一種說法,夏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餘”,乃名“餘杭”。
其後杭州經歷數個朝代,到了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路治。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
但這些都是曾經之事了,自從被方臘大軍攻下之後,現在的杭州早已沒有以前的繁華景象。
從全世界的歷史來看,從古至今只要敵方城池被攻下來,那百分百不會發生什麼好事,或許只有後世軍紀嚴明的那支軍隊才有所例外吧。
方臘大軍人數眾多,而這些暴民又不事生產,初時還能搶些富戶豪商來維持軍需,但時日一多便出現窘迫之狀,所以他們便盯住了杭州城內的海量糧食。
杭州原本有一支大宋的常駐部隊寧海軍,若是依靠堅固的城牆和充足的給養,也能防守一段時日,不過很遺憾,明教大軍還未到來,此地的郡守和指揮使便率先棄城逃走。
明教大軍輕鬆的佔領了杭州城,殺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隨後放火燒了六天,死者不計其數。
參加起義的明教中堅分子,大多受朝廷花石綱所累,故而凡是被抓住的大宋的官吏,一定會得到割其肉,斷其體,取其肺腸,或者熬成膏油,亂箭穿身的折磨。
對於明教殺官一事,李南倒是並不怎麼反感,畢竟官員這種生物,好的極少,壞的很多,殺了也就殺了。
李南最痛恨明教的有兩點:首先就是其焚燒良民房屋,毀壞耕地,逼其造反的惡劣行為。
其次就是他們軍紀混亂,破城之後無論良莠瘋狂的亂殺行徑。尤其是攻破杭州城後放火燒了六天,這完全是無腦的洩憤之舉,除了燒死大量的無辜百姓外毫無意義。
雖然李南不是個政治家,至少他知道最重要的一點,任何政權如果不重視數量最為龐大的底層民眾,那早晚都是死路一條。
按照歷史上的記載,方臘從起義開始到最後結束,也不過一年光景。聲勢浩大的明教起義軍,除了破壞了大量南方的城鎮和農田,忽悠死了幾十萬的無辜百姓外,完全沒有任何貢獻,完全就是一場鬧劇。
方臘和明教的死活,李南並不在乎,他現在最希望的就是露迪婭等人當時不要在杭州城,否則面對瘋狂的暴民,她們絕對活不下來。
用望遠鏡望著被燒的發黑的杭州城,李南決定讓車隊和大部分人留在樹林中隱蔽,自己帶幾個人進城看看情況。
方臘身為一教之主,畢竟也有些頭腦,至少他沒有像餘道安那樣鼠目寸光的鎖城享受,也沒有像有仇道人那樣帶著部下四處吃人。
經過明教大軍破城後瘋狂的六天後,如今杭州城的亂勢已經平息,李南、米蘭達、張昊和兩名侍衛繳納了入城的費用後,順利的進入了杭州城。
街上發黑的石板和倒塌的廢墟,還有鼻子裡聞到的煙火氣,都證明了那場大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