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過詩作之後,趙佶想起正事,對李南說道:“你有詩詞大才,朕已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不過近日很多人都說你的畫技天下無雙,朕甚是好奇,所以今日才招你來,跟我翰林畫院諸位才子比試一番,不知你可願應戰啊?”
李南當然不願意跟人比試,他來東京的目的又不是爭奪無用的才名,可要是當眾拒絕趙佶,那肯定是個糟糕的主意。
看到李南露出猶豫之色,趙佶恍然道:“對了,我聽人說你喜歡賭鬥之事,那今天朕就給你們立個彩頭,誰若經歷三場比試勝出,朕就答應他一個要求!”
聽到趙佶金口玉言說出這句話,李南心中大喜。
自己給蔡京送了十多萬貫的銀錢,還不是為了求個實缺的官職麼,現在有了趙佶的承諾,今日若是勝了,這可就是免卻了很多麻煩,直接一步到位了。
想到這裡,李南當即高聲答道:“微臣願意跟畫院諸位大才比試一番!”
眼見得一場文壇盛事就要上演,趙佶高興的笑道:“哈哈哈,好!來人啊,筆墨伺候!”
既然決定要比試一番,那自然要有題目,李南落座之後,趙佶環視在座眾臣詢問道:“諸位愛卿,今日鬥畫三局決勝負,誰來給他們出第一題啊?”
趙挺之身為文官之首,當朝的宰相,連忙應道:“今日官家邀請我等共賞此盛事,微臣不才,願首出一題。”
如今蔡京失勢,暫時無人可跟趙挺之抗衡,既然他想出題,眾臣盡皆頷首贊同。
趙佶也含笑點頭道:“那就由正夫出題吧。”
俗話說,詩書畫不分家,趙挺之等人商量捧殺之策時,也擔心李南能畫幾筆,所以還有後續計劃。
此時店中畫院參加比試之人,屬於趙黨的就有十多人,對於他們擅長的繪畫種類,趙挺之早就知曉,所以他才會搶下出題之權,而現在就是發難的時機了。
趙挺之不慌不忙拿起筆來,在桌案鋪好的白紙上寫了寫,隨後由宦官呈給趙佶,微笑說道:“官家,您看這題目如何?”
後世之人評價宋仁宗“雖百事不會,卻會做官家。”而宋徽宗得到的評價是“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這句話說出了趙佶一生的悲哀。
如果宋徽宗不做皇帝,做一個像杜牧、柳永、唐寅一樣的風流文人,將功名換得低吟淺唱,盡情做一場瀟灑的揚州夢,也不負一代才子之名。
趙佶不但獨創了瘦金體書法,還對詩詞、茶道、建築方面都有不少獨特的建樹,在繪畫領域內,更是一位頗有成就的畫家和水平很高的鑑賞者,尤其擅長繪工筆花鳥,風格寫實縝密。
此時趙挺之出的題目,正和他的心意,趙佶看了一眼後讚道:“好!正夫有心了,那第一場就以此題作畫吧。”
李南等人抬頭望去,只見隨侍宦官手中舉著一張白紙,上面就寫了一個‘細’字。
看到題目之後,參加比賽的眾多頂級翰林畫師,大多都要細思構圖,唯有一人毫不思索的動筆畫了起來。
見到此人表現,李南不免有些驚訝,可是旁邊觀戰的趙黨眾人,卻露出得意的微笑。
這個相貌平凡的中年畫師,正是以刻畫細緻,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聞名東京的張擇端,後世之人就算沒聽過他的名字,也都聽說過他的傳世經典作品《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