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流言
接到京中的來信之時,徐逢緣正在整理史冊,出來這麼久,她大概也猜到了皇上會讓她回去。
所以在看到信的內容之後,依舊是一臉平靜。
元和從外面進來,抖了抖身上的黃沙,轉頭說道“這兩日城中風沙大,今晚大家都早些休息,明日晚些時候再走吧。”
“怎麼?你也知道皇上催我們回京的事嗎?”蕭遲皺皺眉,隨意斜躺在椅子上,往嘴裡丟了個果子,“要我說,肯定是京中出了什麼事,不然也不會這麼著急。”
“我們出來也有些時日了,算算也是該回去,史冊既然已經拿到,便不能在此地多逗留。”
元和點點頭,扶著衣袖坐在一旁“我這邊倒沒多少東西,有需要幫忙的,我可以幫著收拾。”
“真的?”蕭遲一聽瞬間坐了起來“我那屋裡可是一堆東西,要不有勞大師幫我收拾一下?”
徐逢緣忍不住笑了“你那屋子亂糟糟的,如何好勞煩元和,走吧,我去幫你,不用的東西就留在這裡,路途遙遠帶著也累。”
“那也行,走吧師姐,快點。”蕭遲說著翻身起來,拉著徐逢緣開開心心跑了出去。
元和看著他們的身影,笑了笑,隨後起身走到後院,這才展開手中的紙條“京中有變。”
看完之後,他捏緊紙條進了裡屋。
因為京中催的急,徐逢緣命人連夜趕路,但一路顛簸,眾人都有些受不住,五殺更是冷著一張臉問道能不能稍微歇一歇,可還未等到回答,便在一邊吐了起來。
“怎麼,你們不是一等一的護衛嗎?如此不頂用。”蕭遲面帶不屑,拍了拍自己的胸膛“看看小爺我,毫發無傷。”
“五殺他們都來自江南,騎馬趕這麼遠的路程確實不習慣,我們就在此地歇一晚,明天一早再趕路。”
“哎呀好吧好吧,我師姐都這樣說了,那就陪你們休息一下。元和大師,你呢?還捱不捱的住呀。”
元和將水壺遞給徐逢緣,淡淡說道“累。”
“沒想到啊,你這大師也累了。”蕭遲說起這些還有些得意,拔出腰間的劍揮舞起來,“還是我們身體好,瞧著吧,有朝一日,我定能重回軍營,策馬揮長劍,直斬敵軍。”
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的舞劍表演贏來陣陣喝彩,徐逢緣面帶笑意看著他,默默收起了手中的書冊。
史書上記載,蕭家世代出將軍,是大興的脊樑,蕭遲自小便是在軍營長大,也盼著有朝一日能接過蕭家將軍印。但沒想到,蕭家竟出了這麼大的事。
其實朝中諸位也都看得出來,皇上是心疼這個侄子,才召他回京,想為蕭家留後,護他一生,只是如此一來,他怕要被困在那座城裡。
“雄鷹當翺翔高空,而不是棲息在平地。蕭將軍這一身武義,著實委屈了。”
元和來到徐逢緣身邊坐下,也看向蕭遲“此次回京,你可有什麼打算?”
“來之前我便做了準備,既拿了史冊,自然是要全數交給皇上。只是我當初沒想到,這史冊記載瞭如此多事,幾乎涉及整個大興,眼下我也是發愁,該如何應對。”
徐逢緣說著,低頭看了看手中的毛筆,它輕巧,卻又沉重無比。
“往昔的事情被揭開,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我萬不能讓徐家的名聲毀在我手裡。”
聽到這裡,元和心中有了大概,依照徐逢緣的性子,史冊應該都已經看過了,大興密史記載的,定不是一般的東西。
“不管你做什麼,都還有我們在,不必怕。”
“我是怕。我怕拿不穩手中的筆,爹爹在世時常常跟我說,真正書寫史冊的不是毛筆,而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但若是有一日,民心另有所指,我又當如何?”
“那便順應民心。”
徐逢緣臉色一變“萬不可說這些話,本來此事就不該將你牽涉進來,那我便是要將你安全送回天齊寺。罷了,先不說這些,前些日子收到師父來信,說是不久之後便要回京,到時候定讓你們見上一見。”
“一切聽你的安排。”
徐逢緣即將回京的訊息很快就傳開了,眾人議論紛紛,都在猜測此行到底帶了什麼回來,甚至還有人下起了賭注。
謝淵懶懶地依靠在一邊欄杆上,晃了晃酒壺,滿心不屑“是什麼還輪得到你們猜?切。”
旁人聽了這話也不在意,只壓低聲音繼續說道“還聽說呀,那位史官大人是聞人丞相的夫人,可這一次,竟然和一個和尚單獨出行。”
“和尚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