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你要是和他們爭,那就是不懂國家大義的魯莽武夫一枚!
【無論楊畏知怎麼說,永歷朝廷只願意封孫可望為景國公。】
【還是兵部尚書堵胤錫竭力規勸皇帝,永歷帝才決定封孫可望為平遼王,比秦王只低一級。】
【然而荒唐的事情還在後面,廣西的軍閥陳邦傅知道了這個事情。】
【正好自己得罪的人自己打不過,要是能給巴結上孫可望,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於是這個天才偽造了一道聖旨,還自己出資偽造了一個秦王寶印。】
【反正都是為了討好孫可望,這家夥直接在聖旨裡一通胡編,賜九錫,總理朝綱,什麼貴重寫什麼。】
【孫可望等人收到聖旨自然是大喜過望,可能也沒想到永歷朝廷這麼大方,錯怪他們了!】
沉默是今天的昆明,孫可望喜悅的神色僵在了臉上,不可置信的看著手中的聖旨。
來送聖旨的人已經嚇哭了,嗚嗚嗚,我只是個跑腿的啊!
孫可望又羞又怒,既覺得自己輕信於人,又惱怒大明朝廷的摳門。
心中對於永歷朝廷的不滿,更加多了。
【一個敢說,一個敢信,很快孫可望被封秦王的訊息就傳遍了雲南。】
【趕回來的楊畏知都懵逼了,急忙告知孫可望真相。】
【孫可望自然是大發雷霆,這事情要是傳出去他的面子往哪裡放?】
【他就想著和永歷朝廷商量一下,假聖旨上那些榮譽他就當沒看見,只要封他為秦王就行了。】
【都這樣了,永歷朝廷仍然是不願意封人家當秦王,建議當個“興秦王”什麼的。】
【不僅如此,還封了貴陽和遵義的幾個軍閥為公爵,實際上就是防著大西軍。】
宋朝,李清照撇撇嘴:“朝廷都是從哪裡招攬的人才?”
都已經龜縮在兩廣之地了,還沒有認清局勢嗎?
萬一把人家得罪狠了,直接倒戈清朝可怎麼辦?
人家大清說不定還不吝於給孫可望封個王侯什麼的呢!
李格非搖搖頭,這聖明之人大都相似,倒是這昏庸無能的人各有各的花樣。
【本來人家孫可望就是起義軍出身的,嚴格意義上也不算是你大明的臣子。】
【這一波操作下來,直接讓孫可望又失望又寒心,但還是按計劃出雲南抗擊清軍。】
【一路進軍貴州和四川,把雲貴川三省現存的所有抗清力量都整合了起來。】
【並在此基礎上,對三省的文武官員進行了嚴厲的整頓和清洗,一時間官場風氣好轉。】
曾經的貴州軍閥皮熊表示有話要說:呵呵,能不好轉嗎?
講道理,人家是奉朝廷的命來抗清,你敢不配合?
講實力,打不過,根本打不過,還容易直接嗝屁!
那不是整合,是吞併!吞併!
【此時的中原土地上,雖然大清已經獲得了大片領土,但叛亂起義也是層出不窮。】
【對於大清朝廷來說,也是要花費精力去解決的。】
【不過只要被奉為正統的大明嗝屁了,新的王朝建立,這一切都是可以解決的。】
【於是,清兵再次開始攻打大明朝廷的所在地。】
【而這一次,現實終於狠狠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