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離職的fex
即便是如此,每每看到方陽的名字出現在內部推送檔案上的時候,安特心裡還是忍不住厭惡。
當年如果不是方陽從中作梗,提拔成代理組長的人理應是自己。
也許會是另一番人生軌跡。
不,一定是另一番人生軌跡。
同方陽認識的時候大概還是剛剛畢業。
第一份實習工作便是跟著學校裡的大部隊去往外包公司做接單員。
那是一份重複性很大,壓力也不小的工作。
彼時的安特還擁有著年輕人的憧憬和沖勁。
外包公司的成員年齡普遍偏低。人事告訴他們,公司的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
當時只聽得行政忽悠,這是一個年輕型的企業,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企業。
現在轉回頭來想,無非是公司成立時間太短,而員工流動性大。對於公司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情,但對於員工來說,這顯露出的是前人的眼淚。
應屆生往往急於找到一個安生立命之所,更是對大平臺趨之若鶩。
安特還記得當時宣講會上自己隨便翻看著資料,而身邊的林稷躍躍欲試。
正如同剛認識的時候一樣,林稷依舊保持著自己還算不錯的成績,在學校的各大活動裡展露自己。
因為有些緊張反而打起了呵欠的安特抹了抹因為擠壓而溢位的淚水,默唸準備好的自我介紹。
那是多麼青春的年歲了。
下一次抹眼淚,是在公司裡加班到深夜,靠著意志力堅持著,睜著眼睛掉下的淚水。
一旁工作的同組組員看見安特流下的兩行熱淚,藉著天花板下的ed燈光,感慨人生不易,向組長提出了辭職。
那是方陽從隔壁組調過來的前一個月。
關系很好的同組組員是和方陽同一屆畢業的,也是同一年入職的。
兩人談不上關系多好,但也算熟識。
組員離職時向組長推薦了方陽作為頂替。方陽原來的工作交給了實習生。
不同組別實際對接的外包專案不一樣。這東西有時候也是玄學。運氣好的,甲方要求明確,進度時間合理。基本上跟著做不出錯就能成功結項。
運氣不好的,甲方對接換人頻繁,工作上的交接分工混雜,有點問題想要諮詢找不到門路。抑或是設定進度看上去合理可實際上難度很大,最後全部延期。
如果碰上延期,就得看對接人員了。
能說會道的,也有成功把延期責任推給對方,自己公司不僅不受責難還可以賺一筆人力費用。
笨嘴拙舌容易被帶溝裡的,往往也就認了栽,白白攤出去一份時間成本。
方陽大概很清楚自己的方向是什麼。他從剛來組裡就開始排兵布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