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的周瑜還小。幼小的周瑜只覺得張角是天下間出了自己父親對自己最好之人。因此便史志為張角復仇。想要早早除掉于吉。並將張角從那不見天日的山洞之中救出。
可是沒想到于吉實在太過強大。周瑜遠遠不是他的對手。
這一願望一直等到周瑜年歲漸長。還是沒能夠實現。
等到後來周瑜終於學有所成。回到山洞再去看張角的時候。卻發現張角已經不在。而山洞口多了一具骸骨。毫無以為。這骸骨便是張角本人了。因為常年修道。使得張角的身材與凡人大有不同。看得出來。張角胸骨盡碎。乃是被人襲擊。
而這殺害張角之人。還在逍遙法外。
周瑜乃是天縱之才。他雖然一時半會想不出來誰是殺害張角的兇手。但是不久之後。一個號稱是“張角之徒”的人出現在了這個濁濁亂世。第一時間更新而這個人的出現實在太過突然。使周瑜不得不懷疑此人的出現與張角的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人便是“大漢天師”陳焉。
周瑜立即便已經猜到了其中的訣竅。恐怕張角正是死在了陳焉的手上。雖然周瑜不知道陳焉用什麼法子。用何等方式殺害了張角。但是隻憑著陳焉詐稱為“張角之徒”。更多更快章節請到。便足以知道陳焉乃是殺害張角直接或者間接的兇手。
就算陳焉不是兇手。也必定和兇手脫不了干係。
因為張角當初傳授周瑜一身本領的時候。曾經親口說過。周瑜是他今生最後一個徒弟……
想到這裡。周瑜不由得有些失神。他呆呆的望著遠方。眼角上噙著淚水。
孫策看見周瑜忽然動情。不知道為了什麼。低聲問道:“公瑾……你還沒說究竟是誰害了你的師父。”
周瑜聽了這話。緩過了神。緩緩說道:“是……是之前提過的于吉。還有陳焉。”
于吉這名字早已經在孫策心中埋下了根。當初峴山一戰。他始終認為孫堅死在了于吉的手中。
倒是陳焉這個名字讓孫策有些意外。他在峴山的時候並沒有注意道陳焉。而他對曾經在虎牢關洛陽城中遇到陳焉的事情也已經淡忘了。第一時間更新他所知道的只不過是似乎一夜之間以不可一世的梟雄之姿崛起於關中的陳焉。
大漢天師。陳焉。
“怎麼會是他。”孫策十分驚訝。似乎沒想到周瑜的仇人竟然是如此強悍的敵手。
周瑜因為黃巾起義的原因。再加上張角本來就是詐死。因此從未跟別人提起過自己的師父乃是黃巾軍的最高統領張角。
便是對孫策。他也是隻字未提。
孫策向來重視周瑜的決定。既然周瑜不提。那麼孫策也絕對不會多問一句。
周瑜也十分感激孫策對他的信任。這份感激。周瑜只能用更多的貢獻來報答。畢竟整個江東之地。乃是周瑜和孫策一同打下來的。
周瑜望著驚愕的孫策。忽然苦笑一聲。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說道:“伯符。我師父對我恩重如山。若沒有他。也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