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道是統御之道,是獨尊之道。
這是秦政作為領主,甚至最後掌控諸夏文明而形成的世界觀,一旦以這樣的世界觀為道之根基,最後就會形成帝道。
那個時候,秦政將繫結他的勢力,他的勢力發展的越強大,他的帝道也就越強大。
“帝道雖好,但卻不能夠概括我的人生,不是我的全部世界觀,所以,帝道不可取。”
感悟一番帝道之後,秦政也將帝道丟棄,不讓其成為他的道之根基。
“是掌控嗎?”
秦政再一次感悟,掌控之道,和帝道類似,也是基於秦政的經歷而形成世界觀。
這樣的世界觀為根基形成的道,也是非常強大的,絲毫不比帝道弱小。
但掌控之道秦政感悟一番,再一次搖頭說道:“掌控之道也不是我的道。”
“是陰陽之道嗎?”
“是情愛之道嗎?”
“是人道嗎?”
……
一條條道路不斷的被秦政感悟,一個個世界觀被秦政找出來,但這些道路都不是秦政的道路,不是秦政的道,這些世界觀為根基,也不能夠代表秦政的權柄人生,自然不能夠作為他的道之根基存在。
所以,很快,秦政就感悟了數萬條道路,數百萬的世界觀,這些世界觀是從秦政的人生經歷之中選出的世界觀,但這些都不能夠作為他的道的存在。
也就是說,這些都不是他的道。
“是生存嗎?”
這個時候,秦政很快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觀。
生存的世界觀。
秦政開始感悟起來。
“我殺戮是為了什麼,為了護道,為了守護,都不是,歸根到底,我殺戮只是為了生存。”
“我守護是為了什麼,守護美好的事務,但歸根到底,我守護的是我的生存。”
“我做的一切,無論是任何世界觀,任何道路,歸根到底,我也只是為了生存。”
“生存才是能夠完全概括我人生全部的世界觀。”
“只要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生存,這樣的世界觀,才能夠概括我的人生。”
“既然這樣,就以生存的世界觀作為我的道之世界觀,作為我的道的根基。”
……
秦政不斷的感悟,很快就做出了選擇,也找到了自己的道。
他的世界觀是生存,這樣的世界觀作為他的道,以後只需要秦政還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之道就能夠不斷的進步,可以說,生存才最符合他的世界觀,人生觀,才符合他的道。
而且生存之道,對於秦政限制並不是很大。
很多道,一旦形成,對於修士都有著很大的限制的。
比如說殺戮之道,一但形成這樣的道,就必須去殺戮,守護之道,就必須去守護,而生存之道,只需要生存下來就行,這個世界觀形成的道很簡單,但卻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