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民生公司給這些建設者們提供的第三種保障,則更像一種商業保險,只不過,這個商業保險的承保企業並不是國內的任何一家保險公司。
註冊地在吐瓦魯特區的曙光保險公司,針對集團所屬範圍的所有工程專案,設立了一個保險基金。
這個工程建設類的保險基金,與希望之城中從事共享電動車工作的人所繳納的交通保險基金共享同一個資金池。
但兩種資金的使用是分開入賬的,以便更加準確地對不同行業的風險進行評估,並適時地提高或者降低對應保險金的繳納額度。
這種靈活的保險金繳納額度調整制度,並不一定要求對某一種新興行業可能存在的風險有一個精確的結論,只需要先大致確定一個保險金繳納額度,然後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這個繳納額度進行動態的調整,以實現專項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
由於曙光保險公司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個獨立核算的保險企業,而是隸屬於曙光集團的一個並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
從其運轉模式來看,更像是曙光集團的一個社會保障部門和福利部門。
所以,公司的宗旨就是匯全集團之力,讓所有成員共同去面對社會生產、生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人力無法抗拒的意外。
民生公司雖然表面上與曙光集團沒有直接的聯絡,但在網路平臺的幫助下,實際上已經成為曙光集團的駐華國“辦事處”。
在民生公司註冊並透過了身份認證的成員,曙光集團把他們認為是吐瓦魯的準成員,所以,他們仍然可以享受到曙光保險提供的保障服務。
民生公司給這些建設者提供的保險,是根據吐瓦魯特區的工程保險基金執行情況來確定繳納額度的。
而在吐瓦魯特區,由於在工程的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監督管理措施,並從社會誠信方面對工人們的日常工作行為進行了約束。
所以,雖然那裡正在大搞基建,但實際上因為人為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並不是很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人力不可抗拒情況下發生的安全事故就更少了。
責任事故的低發,造成工程保險基金的積累越來越多,足夠的理賠能力,使得每人每月需要繳納的保險金越來越少。
按照現有的規模,只要能夠保證意外事故發生率不會大規模的提高,每個人每月只需要繳納三元rmb的意外保險賠償。
這種商業保險,只針對在民生公司所屬工程範圍內工作時間達到一個月以上的註冊成員發售。
保險費直接在手機app上支付,每人限購一份,可以按月繳納,也可以按年度繳納。
在三重保障的保護下,參與民生公司工程建設的建築工人,一旦出現非本人違反安全規程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每人最高可以獲得近兩百萬rmb的賠償。
當然,這個賠償並不包括成員自己在其它保險公司購買的商業保險,它與其它商業保險的不同之處是理賠簡單、迅速。
只要存在保險保障範圍內的保險責任,民生公司會安排專人對事故責任進行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