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電梯不執行到一、二樓的位置,自然也就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採光,電梯執行時的那點噪音也影響不到他們。
而且,只剩下了框架的電梯井也並不影響一、二樓住戶的出行啊。”
大家一看,這個辦法不錯啊,只不過樓上的住戶要爬兩層樓梯而已,比起沒有電梯要爬六、七層樓要好多了。
在大家的投票認同下,就把這樣的修建方案反饋給了國資部。
吳光良一看,臉就爛得像個苦瓜,直接在網路平臺上回復:“電梯的執行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的,設定在電梯底部的緩衝裝置如果沒有地面的支撐,在電梯執行異常失控的情況下,根本就起不到緩衝的作用,很容易給電梯轎廂裡的人和電梯井裡通行的行人造成生命危險。
所以,這樣的做法肯定不行。”
得到這樣的答覆,大家也傻眼了,國資部的答覆沒問題啊,如果連坐個電梯都可能產生危險,這樣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裝置,在華夏城都早就被拆除了。
這樣的做法哪裡是在幫人,純粹就是在挖坑害人。
“好像是沒有考慮到安全性的問題哈,天天讓一、二樓的住戶在電梯井裡進出,是有點讓人提心吊膽的,大家還是另外想辦法吧。”
“這一、二樓的住戶也真是,如果覺得低層住得不方便,另外找一個方便的房屋不就得了,非得在這裡耗著,這不是給樓上的人添堵嗎?”
“就是啊,咱們華夏城的房屋都有電梯,也沒有聽說哪個一、二樓的住戶說電梯會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
這話吳光良可不好接啊,這華夏城裡可沒有房屋買賣的說法,所有的住戶實際上都是採用租賃的方式來解決居住需求的。
在華夏國的網路平臺上,所有能夠用於租賃的房屋都掛在上面,而且租金的價格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大家的選擇空間很大。
這些已經在華夏城居住了幾年的人,根本就沒有覺得租賃的房屋與自己所有的房屋有什麼不同。
在華夏城完善的房屋維護機制下,哪怕是租住的房屋,只要其中的設施在正常的使用中出現了問題,住戶也可以很方便地透過網路平臺把問題反饋上去,然後由國資部發布任務來處理。
當然,如果在維修的過程中發現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壞,維修人員會把真實的情況反饋到國資部。
國資部會把維修人員反饋的情況,透過個人帳戶的通訊功能,直接傳送到當事人的帳戶裡。
如果當事人對這個情況沒有提出異議的話,四十八小時之後,國資部就會直接把維護經費從他的個人帳戶中劃出,用於支付維修人員的工資和材料費用。
如果租住房屋的人與華夏城簽訂了超過十年的長期租賃合同,他們甚至可以在不破壞房屋主體結構的情況下,隨意改動房間內的佈局。
也就是說,華夏城裡的居民們,雖然房屋是租賃的,但只要不涉及到改動房屋的結構,卻擁有比自己購買的房屋還要大的自主權。
在這樣的條件下,哪怕就是華夏國的政策允許,也沒有幾個人願意花上數十萬華夏幣來購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屋。
因為這太不划算了,稍微懂一點四則混合運算的人都知道,如果自己有這幾十萬華夏幣的話,用於公司的註冊抵押資金,絕對會取得豐厚的收益。
把這樣一隻“會下蛋的金雞”換成一個搬不走又不能吃的房子,絕對是腦子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