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良喝了一口茶,說:“對於可能影響到每一個家庭的生育政策來說,實際上也沒有那麼複雜。
在人口趨於穩定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應該執行的是‘普及二胎、控制三胎、處罰四胎’、‘普及一胎、控制二胎、處罰三胎’以及‘普及二胎、獎勵三胎、控制四胎’這三種政策。
第一種政策適用於人口增長幅度較大的情況,第二種政策適用於人口增長幅度較小、人口結構較為穩定的情況,而第三種政策適用於新生人口出現下滑的情況,國資部應該根據當年的出生人口數量來決定究竟採用哪種政策更合適。
國資部在計算機的幫助下,甚至還可以透過人口資料分析結果,直接透過網路平臺向符合生育條件的夫妻推送當年的生育計劃。
所以,這樣的口號實際上只方便了國資部內部工作人員的決策,而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拉橫幅、寫大字、喊口號地向所有百姓進行宣傳。
因為這種非常靈活的政策調整是需要當年出生人口資料支撐的,普通百姓就是知道這些政策,也不知道國資部會在什麼時候採用哪種生育政策。
而那些已經屬於控制生育範圍的夫妻,如果需要安排生育的話,必須要正式提出申請,是否安排生育指標以及安排生育時間完全由國資部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對於已經生育了四個以上子女的夫妻來說,生育政策的變化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影響了,知不知道也無所謂,反正他們基本上在華夏國停止人口擴張的期間,是不會安排他們生育指標的。
如果沒有得到政策的允許就自行安排生育的話,是會遭到降低誠信值處罰的,這是所有人都應該知道的基本常識,用不著每天喊口號來提醒。”
“如果按照你所說的這個規則來辦的話,實際上在華夏國的總人口達到五千萬之前,只需要對那些生育子女數量達到了五個以上的夫妻進行控制,而不用對少於五個子女的夫妻進行干預?”
“這是我沒有考慮糧食是否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
但是我相信,如果華夏國的總人口達到五千萬以上的話,至少周圍的這幾個國家都已經完全融入了華夏國。
所以,按照華夏國的生產能力,這些土地完全能夠支撐起這樣大一個群體的正常生活,而不用擔心會對環境造成無法逆轉的影響。”
“你的意思是說,在華夏國的總人口達到五千萬之前,我們的人口生育政策實際上是放得很開的,根本不像師父給我的資料說的那樣需要嚴格的限制?”
“小寶啊,百姓的生育意願實際上是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到,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育成本。
如果生育一個子女會消耗去自己數十年工作收入的話,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考慮到生育子女是否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
如果國資部的目標是在未來有計劃的提高人口總數,那麼就必須要降低育齡婦女的生育成本。
比如說,由國資部解決育齡婦女的生育費用,甚至可以把這些新生人口的教育支出全部都由國資部來負責,以減輕他們生育子女的壓力。”
“這計劃生育不是要限制他們的生育數量嗎,為什麼還要透過這些政策來刺激生育?”
“在一個社會還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的時候,大家都會認為一個國家的人口是越多越好。
在一個資源分配相當公平的社會里,當人口數量超出一個區域的承載上限,這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感受到來自於資源方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