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道人工堤壩的分隔,滇池形成了一大一小兩個湖,小湖的面積約佔滇池的三分之一,大湖的面積約佔三分之二。
為了防止意外的洪澇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民生公司還安排人員在海口到人工堤壩之間,修築了一道臨時的洩洪管道,用於防止湖水漫堤造成的危險。
海口最窄的地方只有一百多米,為了防止湖水倒灌,也用一道堤壩進行了隔離,徹底斷開了小湖與其他水體的直接聯絡。
同時,在堤壩中部還修建了一個大型的汙水泵站。
為了獲得更快的施工進度,這個汙水泵站並沒有採用傳統的混凝土結構,而是選擇了排水量相對較小,但安裝部署更為簡單的一體化預製泵站。
一個一體化預製泵站,就相當於一個傳統的小型泵站,每一個都具有完備的控制和監測系統,以確保其工作的穩定性。
一百多臺每小時抽水能力達五千立方的大型預製泵站,構成了一個抽水泵站陣列。
在馬力全開的情況下,汙水泵站的總調水能力可以達到每秒兩百立方米。
在民生公司強大的工程排程能力的協調下,汙水泵站幾乎與堤壩的合龍同時完成。
在堤壩完全阻斷了上游湖水的流動後,土石運輸車繼續把堤壩壓實加高,以確保堤壩的穩定性。
雖然這樣簡單的土石堤壩,其穩定性並不能夠與那些水庫的堤壩相提並論。
但畢竟它的作用只是擋住最多十米深的湖水,這樣的牢固程度已經足夠,所以也沒有必要全部使用石頭或水泥來修建。
在升高堤壩的過程中,由魏民生全權負責管理的大型汙水泵站也開始工作,將小湖中那些受到嚴重汙染的的湖水抽到大湖之中。
四億多方的蓄水量並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汙水泵站馬力全開的耗電量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所以,在擁有共享空間的情況下,大部分汙水泵站實際上只是一個擺設,平時只有幾臺泵站在執行,以表明汙水泵站一直在不停地工作。
而到了夜間的時候,魏民生就不停地透過共享空間,把小湖裡的汙水轉移到大湖之中。
共享空間一次兩萬多方的轉移能力,可以很輕鬆的完成一晚上千萬方的汙水轉移任務。
而共享空間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操作的特性,完全可以越過堤壩從水面之下取水,放水的時候也在水面之下操作。
所以,魏民生躺在堤壩上就可以完成整個操作,又不會被別人發覺。
堤壩的高度在慢慢地增加著,但大湖裡面的水位也在慢慢地增長著。
自堤壩合龍之時起,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小湖內百分之八十的汙水就已經被轉移到了大湖之內。
這樣一來,大湖之中的平均水深達到了八米,湖水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一步減少到原有面積的一半,直接減少一半以上的自然蒸發量。
小湖中的湖水被抽乾後,用機械把小湖周圍能夠直接處理的淤泥清理出來,然後送到幾公里之外的汙水處理場進行處理。
湖內清理出來的淤泥,富含大量的有機質,經過處理後可以運到其它地方,作為有機肥料用於種植底肥進行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