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城與江陵城不同,這裡離水澤較遠,中間還隔著個長坂坡。
按照魏民生的設想,是準備用長坂坡的土石來填平水澤。
只有把雲夢澤中那些無法立足的沼澤水窪填平,機械化的裝置才有用武之地。
拿下當陽城的目的就是可以就近安排施工,給那些在長坂坡幹活的人找一個相對安全的落腳點。
為了減少大家的工作量,魏民生拿著光良測繪公司提供的高畫質數字地圖,對比海拔儀測出的大致高度選擇合適的開工地點。
由於江陵城的海拔高度在二十至五十米之間,而長坂坡的最高海拔在兩百多米,兩點之間存在著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落差。
所以魏民生準備在長坂坡上找一個海拔高度在八十米左右的山谷,然後鋪上鋼軌,用火車的貨廂利用三十米以上的海拔落差來運送土石。
鋼軌是採用填一段路基再安裝一節的方式,一路向江陵城延伸。
由於鋼軌在鋪設時就刻意做出了一個輕微的坡度,所以裝滿土石的貨廂在重力的作用下,勢能轉換為動能,中途幾乎不用任何的牽引就可以把土石送到鋼軌的盡頭。
為了提高運送土石的能力和效率,鋼軌被鋪設成了雙車道。
一條用於運送土石,一條用於空車廂的返回。
兩條車道的盡頭分別鋪設了一段人字型軌道,用於車廂變換車道。
滿載著土石的車廂在人字型軌道的盡頭卸下土石,然後透過另一條車道返回裝載點那個人字型軌道的頂端。
在那裡裝好土石後進入滿載區等待出發指令,進行下一個迴圈。
在這個迴圈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控制列車的速度,以及將空車廂送回地勢稍高的裝載點,每隔幾節車廂就配置了一個牽引車。
這個牽引車的動力系統已經被魏民生進行了改裝,前後車輪聯合由油電兩套動力系統來驅動。
內燃機用的是報廢重卡上拆下來的柴油發動機,額定功率雖然只有235個千瓦,但在變速箱的作用下可以增大扭力,用於牽引這些空車廂爬一點緩坡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只要列車動了起來,在慣性的作用下就用不了多大的扭力了。
另一套是電機驅動,其動力來源是超級電容器透過串並聯組成的超大容量電容組。
電容組的容量在全力輸出的情況下,可以單獨驅動空載的列車執行十公里左右。
這樣的組合也算得上是一種特殊的混合動力機車吧。
電力驅動系統同時也可以作為制動系統的一部分,因為它在停止供電時就變成了一套能量回收裝置。
只要不是緊急制動,利用超級電容的快速充放電效能,幾乎可以實現90%以上的能量回收。
超級電容的充放電次數基本上都在幾十萬次以上,而且不會出現明顯的效能衰減,使用壽命遠超市面上最好的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