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魏、吳兩國走的都是陸路,而那華夏山莊的位置距離碼頭較遠,所以他們兩國的人都沒有見識到那個水上堡壘的風采。
但那順流而下的諸葛亮就不一樣了,遠遠地就看到了那艘已經改造成水上堡壘的三千噸級貨船,紋絲不動地停留在那湍急的江水之中。
那龐大的身形一看就比吳國最頂尖的五牙樓船還要大上幾分,更何況,就算是五牙樓船也無法做到在這湍急的江水之中穩如泰山。
那尖尖的撞角一看就不是擺設,如果這就是那傳說中的鐵船的話,就算是相去無幾的五牙樓船在它面前恐怕也沒有招架之力。
還有那鐵船兩邊的那些東西,竟然沒有一樣是自己見過的,但很明顯應該是屬於某種武器。
按照他的想法,能夠在這鐵船上成為武器的東西,必然具有摧毀這種鐵船的威力。
否則,就憑這鐵船本身的力量,再加上一些弓弩防止敵人跳幫奪船,就可以水上稱霸,哪裡用得著這些“大型”的神秘武器。
至於那正在水流的衝擊中旋轉的兩個直徑近三丈的水輪,在諸葛亮的眼裡就是這艘鐵船的動力來源。
用這樣的方式來推動鐵船的前行倒也新穎,只是需要多少人才能推動這兩個水輪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
小船順著江岸靠上了原來的碼頭,待船停穩後,諸葛亮整理了一下衣服,在護衛的護送下踏上了這個面貌一新的碼頭。
那高大的塔吊仍然矗立在江岸之上,碼頭工地上一遍繁忙,一座堅硬的石山已經被劈開挖走了一小半,那整齊的斷面就像是用刀切出來的一樣。
碼頭附近已經被平整出了一大片的地面,從那些正在努力工作的人群來看,好像有把那幾個小山頭全部剷平的架勢。
移山填海,那是隻有神話故事中才有的事,可諸葛亮看到那小山上如同刀削一樣的斷面,好像這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傳說中那個停放巨船的船塢,好像已經完工,但那大小看起來和那江中的鐵船怎麼都有一些異樣的感覺。
那巨大的船塢從寬度上來看倒沒有什麼,為了方便進出修寬鬆一點是很好理解的,但那長度就有些多餘了吧,這樣的長度完全可以輕鬆地停放兩三艘那種鐵船。
諸葛亮心底突然冒出了一個可怕的念頭,這船塢絕對不是為江中這艘鐵船修建的,是這華夏山莊擁有兩艘那種大鐵船,還是可能有一艘比江中這艘還要大得多的鐵船?
不管是哪種情況,都完全能夠奠定這華夏國水上霸主的地位,東吳的水軍,在這座移動的水上堡壘面前,那就是一個笑話。
諸葛亮的眼睛微微地眯了一下,心想:如果這華夏山莊還有更強大的存在,那又該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呢?
得到訊息到碼頭迎接的李嚴,看到諸葛亮帶來的人只有一百護衛,好像想起什麼似的笑了笑,然後把他們安排到了山莊的樹屋招待所裡住了下來,還安排了幾個人負責他們的接待工作。
這樣的安排是李嚴和魏民生溝通之後的決定,按照魏民生的說法,來者是客,我們華夏國應該熱情接待,但你帶這麼多人來是準備打架還是幹什麼?
像諸葛亮這樣只帶了一百護衛的已經表現出了他的誠意,所以安排到樹屋招待所裡好生休息。
而那陸遜和吳質所帶的人馬上千,分明就是來耀武揚威的,那就在山谷外面隨便找個平坦一點的地方自己紮營,最多由華夏國提供飯食就不錯了。
魏、吳兩國的人馬較多,想來這小小的華夏山莊也不可能提供足夠的住宿地方,所以對於李嚴把他們安排在這些地方紮營也沒有感覺出什麼不對的地方。
而諸葛亮卻從這些細微的差別中看出了一些不同,這華夏山莊的主人可能根本就沒有把這兩國的人馬放在眼裡。
從自己住的地方來看,這些依樹而建的房子,裡面的很多東西都已經顛覆了自己對房子的看法。
這華夏山莊的房子雖然不大,但使用起來卻極為方便。
那個華夏山莊的人介紹的那個叫“衛生間”的小房子,竟然是用來如廁的地方,可那潔白如玉的地方用來拉屎拉尿怎麼想都覺得彆扭。
而且,這麼小的一個“玉盆”,拉滿了該怎麼去倒呢?
看到諸葛亮一行人猶豫不決的眼神,那個負責接待的人笑了笑,當場演示了一下這蹲便器的使用方法。
看到那些汙穢之物竟然被水一衝就不見了,那個小小的“玉盆”彷彿永遠裝不滿一樣,真是神奇。
還有那面不知道是什麼材料製成的鏡子,連每個人的鬍鬚都照得清清楚楚,真是纖毫畢現。
那用來洗臉的也是彷彿用整塊白玉雕琢而成,更氣人的是,那所謂的水龍頭竟然好像是用白銀製成。
但這些所謂的奢華在那些神奇的功用面前,卻又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水龍頭,永遠用不完水的龍頭,真的是名符其實啊,只是那華夏山莊的主人竟然把“龍”這個神聖的字眼放在這五穀輪迴之所,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