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般的監控攝像頭的監控距離不大,尤其是晚上,由於光線的原因,最佳監控距離一般在五十米以內。
好一點用鐳射輔助光源的長焦監控攝像頭雖然可以監控幾公里的距離,但對於這浮在空中的瞭望平臺來說,固定攝像頭的問題就沒法解決。
不管怎樣做,平臺都存在不停晃動的情況,而這種晃動對於長焦監控攝像頭來說簡直就是災難,這邊平臺晃動一毫米,那攝像頭獲得的畫面就晃動了幾米甚至幾十米,畫面根本看不清楚,完全失去了監控的意義,所以魏民生徹底放棄了在瞭望臺上安裝監控裝置的打算。
考慮了幾種裝置之後,魏民生決定購買一些帶儲存卡的無線攝像頭,把農莊的大門、四角、主要通道和重要場所的出入口監控起來,然後透過無線區域網把影象資訊同時存入監控室的儲存中心,方便日常監控和檢視回放歷史資訊。
就算是由於惡劣天氣的影響,無線訊號傳輸過程中出現了丟失現象,還可以調取攝像頭上自帶的儲存卡中儲存的資料。
但這種無線網路在這李家農莊裡使用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這農莊內的房屋都是使用的那種集裝箱改裝的活動房,鐵質的牆體對於無線訊號的遮蔽效果太好,無線訊號衰減得厲害,嚴重影響到了影片資料的傳輸。
所以,魏民生決定還是先把瞭望平臺上的WIFI基站先建起來,使用大功率的全向天線,把以瞭望平臺為中心、半徑300米的範圍全部納入無線訊號的覆蓋區域,以AP網橋的方式組建區域網絡。
這樣的話,對於這這瞭望平臺來說,李家莊的每一個角落到瞭望平臺之間幾乎都沒有什麼障礙物,所以無線訊號的連線非常穩定,傳輸速度也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而且組建了無線區域網之後,農莊內就有了更好的平臺,很多移動裝置都可以在農莊內使用,就算沒有網際網路的支援,也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進行小範圍的資訊共享和即時溝通。
今後學堂內用於教學的電腦可以使用有線網路獲得更快的速度和穩定性,透過交換機、路由裝置和無線網路聯接後,實現有線無線網路的融合,達到無縫溝通和資訊資源共享的目的。
有了這個區域網之後,還可以使用QQ區域網版之類的區域網即時通訊工具,進行點對點、點對多的資訊互動,沒有手機訊號的世界一樣能夠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捷。
雖然使用網路即時通訊工具進行語音通話與使用電話和對講機來說還存在一點點延時,但由於它還可以傳輸文字、影象、影片等來源更加豐富的資料,與其它資訊交換過程中獲得的便捷相比,這一兩秒的延時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由於這些裝置只有魏民生的華夏山莊能夠提供,離開了網路這些東西的用途就大打折扣,至少在華夏山莊之外的地方想要充電就是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所以,魏民生也不擔心這些東西會流傳到外面去。
但在這空中的瞭望平臺上安裝WIFI基站,最麻煩的可能就是電源的問題。
直接從農莊裡面拉線的話,氣球升降時那近百米的電線不好收拾,如果不另外設定一根受力的拉線,上百米的電線僅憑自重都可能把裡面的細銅芯線拉斷。
另外加一根拉線的話又會增加熱氦氣球的載重量,而且沒有固定的電線經常拖動和彎折的話表皮也容易出現破損,在這到處都是鐵皮房子的農莊裡可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用太陽能和人力發電機的話,裝置太重,而且供電也不太穩定,也不是長久之計。
那高空中較為穩定的能源應該就是風力了,在這靠近長江的地方,近百米高的地方風力一般都在三至六級,如果只是支援WIFI基站的供電,應該是完全沒有什麼問題的,甚至還用不了多大的風機。
只是在這高空的浮臺之上,要想把風機固定起來也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吊籃上的空間不大,四面都是繩子,風葉萬一被纏住或繩子被砍斷的話都可能出現危險。
雖然也可以把風機掛在熱氦氣球頂部的那個氦氣球下面,但魏民生總覺得那隨風擺動並且高速旋轉的風葉不太安全,萬一在狂風中亂晃的風葉把氦氣球劃破了的話,對這熱氦氣球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嚴重時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