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凡也是得了這訊息,那牛魔王親自前來相邀,說是要一同去花果山為猴子賀喜。
程凡哪能瞧不出老牛心思?賀喜是假,想拉攏幾個妖王是真。況且這老牛也被傳言誤了,以為猴子下到地府,將生死薄上一應相干人等的姓名都給銷了,自覺承了猴子的情,才想去拜賀。
說來,這生死簿也是有趣,三界中除了仙佛神聖不曾留得姓名壽數之外,便是大妖在其上一樣留有姓名壽數,只是大妖神通法力高強,便是真到了生死簿上壽盡,又有哪個鬼差敢去勾魂索命?
大妖們也不甚在意,但在生死簿上留有名號,終不是一件好事,此次傳言不明,方才造了誤會。
老牛不僅邀了程凡,也邀了其他五名妖王,七妖一同前往花果山,為猴頭賀那生死薄上銷名之事。
到了花果山後,猴頭排在八王末尾,連忙排開陣勢,親自出來將七位哥哥迎入水簾洞中,又安排酒宴,好一頓暢飲。
趁酒喝得盡興,七王邀了猴頭講他夢中去得那陰間如何,本是為助酒興,卻不想從此生了嫌隙。
七王認真聆聽,猴頭講得精彩,聽他打上了森羅殿,命那十殿閻王拿了生死薄來看,都紛紛喝彩,稱一聲“猴王好神通”。
猴頭聽到喝彩,覺得倍有面子,也是講得高興,又講他如何翻閱生死簿,找到猴屬類的簿子,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
猴頭這番話語後,冷場了幾秒,七王都是通慧之輩,哪裡還不明白這傻逼猴子只勾了他本家名號,未曾顧得他們這些位兄長!
七王各懷心思,都是積年老魔,猴頭城府哪有他等深?
七王不表任何不滿,反端起酒杯對猴子賀道:“賢弟好本事,竟能下得地府勾那生死簿。佩服,佩服!”
“今為賢弟銷名之舉,滿飲了此杯。”
“恭賀賢弟從此生死簿上不留名,乾坤之大任逍遙。”
“……”
猴頭還以為幾位結義兄長是真心祝他,挨個兒敬酒過去,喝得盡興,卻不知幾位兄長心中早生了嫌隙,已是看破了猴頭本性。
且不止此一回,原著裡,猴頭第二次反下天宮,與天庭再次交戰,那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怪,盡被眾天神捉拿去了,只走了四健將與那群猴,深藏在水簾洞底,等猴頭回洞,說的是什麼話:
“勝負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況捉了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駱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
你是猴王,自家猴更加親近,這是當然,但那獨角鬼王和七十二洞妖怪都是你手下,幫你征戰被俘,如何能說出這般話?
自私涼薄,可見一斑。
這或許正是為何原著中猴頭雖有六名結義兄長,但當其遭逢大難時,卻無任何兄長肯伸手來幫。
表面兄弟,豈非無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