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色尚未全亮,東邊只是一抹白魚,趕著騾車的史家奴僕就匆匆出發了。
一輛騾車,後面放著一架棺材,用乾草掩飾住,四個奴僕一前一後,很快出了城,向著南面的清正山走去。
清正山高峰陡峻,坐落於黎江之旁,整個山脈連綿百里,靠江峭壁絕倫,人畜罕至,素有飛鳥難渡之說。
但在那第一峰頭的半山腰上,有座三進三出的道觀,原是有大來歷的,據聞為大陳太祖興兵之時,跟隨左右的謀士,在大陳立國以後,功成身退,到了清正山上出家為道。
百年來還是有點名氣,只是大陳立國已有兩百餘年,再有名氣也煙消雲散,前任觀主死後無有繼承,居然成了臨時暫厝棺木的“義莊”。
說是“義莊”卻無人管理,畢竟真正的“義莊”是要出錢出力安置停柩的,沒人出錢,就是個“野義莊”,那些沒錢的貧苦人家死了人,要麼把人送到亂葬崗去直接埋了,要不弄點錢置辦個薄木棺材,先把人放到這兒來暫厝,等以後有錢了再來安葬。
可往往是沒了後續,以至於道觀義莊內擺放的停柩越來越多。
四個史家奴僕費力地把騾車往山上走,到達道觀的路是有青石階的,但為了運輸方便而開墾出來的山路,就沒那麼好走了,前天下的雨還沒幹透,早上又下了點小雨,等車輪都沾滿了泥巴,推起來就更為吃力了。
好不容易把騾車趕到道觀面前,四個奴僕累壞了。
看著眼前長滿了雜草,大門都傾倒了一半的道觀,奴僕們打了個寒顫。
“走,辦事快點。”
不再多說,奴僕們把棺材卸下來,四人抬起棺材,踏步走入道觀。
剛進道觀,就能看到廣闊的院落中早已擺滿了棺木,許多風吹雨打早就失去了顏色,也有被豺狼或者老鼠打了洞,棺木內的屍體可想而知。
四人自然不敢把主母的棺材就這麼停放在院子內,那要是被家主知道,恐怕就輪到他們自個兒的棺材被放在院子內了。
呼哧呼哧抬著棺材進了供奉尊神的正殿,那外面都擺放滿了棺材,這正殿還能遮風擋雨,自然早就被擺滿了。
四人沒法,只得暫且把棺材放下,先去把佔了位置的棺材搬出去,再來把史家主母的棺材搬進來,就放在正中央位置。
“好了,好了,忙完了,我們趕緊走。”
沒有活人願意在這停滿靈柩的地方久留,四人忙完,立馬溜之大吉。
而等這幾個史家奴僕趕走騾車跑了,一會兒功夫後,有鑽進來幾人,卻是提前就藏匿在附近的宋捕頭及好幾個捕役們。
“棺材在那兒。”
很容易就分辨出新棺材和舊棺材區別,尤其是史家的棺材,那用料猶如鶴立雞群,根本不可能忽略過去。
“快,動作快點。”
宋捕頭上前一步,當先從懷裡掏出符紙,貼在了棺材上面。
而這一貼,他立刻察覺到棺材震動了下。
嚇得他急忙後退。
其餘捕役正要上前,也被嚇得雙腿打顫。
“別慌,都別慌,仙符已經起作用了,你們看……”
是了,棺材震動了下後,就恢復了平靜,而貼在棺材上的符紙,散發出來的金光強烈了許多。
這一看,眾人果然鎮定下來,都覺得勇氣上來了。
一個個快速上前,用繩子繞了一圈又一圈,把棺材死死捆住。
這才合力抬起棺材,往外走去。
但宋捕頭及幾個捕役並沒察覺到,貼在棺材上的符紙,金光很快就消散下去了,隨之變得若有若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