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武能率領數十萬大軍,所向披靡,文能夠治國安邦,讓天下士人臣服。
這樣的王,註定執掌權利於一手,以一人之力,蓋壓整個大秦。
一念至此,嬴政覺得對於嬴高封侯封君最好,但是對於武安君這三個字,他心裡有牴觸。
在這個時代,為了分封有功勞的大臣,除了分封裂土分疆,給他們一個食邑。
往往會給他們一個封號,而且這個封號和宗室的封號是一樣的。
而武安君這個封號,就嬴政知道的,光在戰國末期就有好幾個人獲得這個封號。
但是無一例外,都死於非命,目前只有一個李牧還活著,但是以嬴政的目光,自然是清楚李牧的下場不會好到哪兒去。
第一個武安君是蘇秦。
在他讀書有成,認為可以說服天下君王的時候,啟程前往趙國,成功的說服趙肅侯同意合縱抗秦。
蘇秦在一番陳詞之後,趙肅侯採納了他的意見,封他為武安君。派他遊說其他國君。
蘇秦也不負所望,成功的組織合縱抗秦陣線。
為此,大秦十五年不敢東出函谷關,直到蘇秦死後,張儀崛起。
最來蘇秦去齊國給燕國當奸細,被發現以後被齊人刺殺。
第二個武安君是大秦戰神白起,一生多次指揮大兵團作戰從無敗績。
打殘韓魏,大敗趙軍,最後坑殺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的四十萬趙軍精銳。
自此,趙國一蹶不振。
但是,最後被昭襄王賜死!
第三個便是李牧,雖然還活著,但是以趙王與郭開的為人,只要大秦稍微運作一下,被賜死輕而易舉。
此時此刻的嬴政還不知道,在楚國將來還有一個武安君項燕,兵敗之後自殺。
武安君這個名字,彷彿被上天詛咒了一般。
雖然嬴政清楚,大秦武安君白起堪稱是一個神鬼一般的人物,而公子高如今的戰功,也稱得上。
但是,對於武安君這個名字,嬴政心裡多少有些忌憚,那是他的兒子,他最優秀的兒子,嬴政自然是不能害他。
一念至此,嬴政有些意興闌珊,望著西北方向,語氣幽幽,道:“此事尚早,畢竟公子高尚未拿下大月氏,也沒有拿下極南地。”
……
對於嬴高的戰功,一直以來,朝廷群臣都在關注,他們都清楚,嬴政得難處。
一直以來,朝廷都在分散公子高的戰功,以至於不論是王虎,還是蒙寥,爵位都僅次於公子高。
甚至於九原一戰的功勞,基本上算在了王賁與蒙恬身上,而邯鄲一戰,戰功依舊不在嬴高身上,在老軍大營身上。
嬴政心裡清楚,這樣做對於嬴高不公平,但是在他的心中,嬴高是大秦儲君。
只是嬴高心中另有計劃,大秦儲君目前不能加於嬴高身上,所以封侯封君已經勢在必行。
若是這一戰大勝,他需要給嬴高足夠的權威,而不是等到戰爭結束,王虎蒙寥等人封侯,而作為統帥的嬴高,依舊還是一個左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