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殖之事益急,商賈之事益重是商人入仕參政的前提條件。
心中念頭閃爍,嬴高心裡清楚,對於這些事情,嬴政根本不清楚,但是嬴政依舊如此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十有八九來自於文信侯呂不韋的恐怖壓力。
雖然清楚弊端,但是嬴高也不打算放棄,他心裡清楚,一旦放棄,大秦的社會格局將永遠殘缺。
一念至此,嬴高朝著嬴政語氣幽幽,道:“父王古有四民:曰士、曰農、曰工、曰商。”
“士勤於學業,則可以取爵祿;農勤于田畝,則可以聚稼穡;工勤於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於貨易,則可以積財貨。”
“這四者,都是國人百姓的本業,自生民以來,沒有例外。更何況,商不通則物不售,物不售則賤,賤則傷農。”
“農業是國之根本,但是商賈對於朝廷也是大有裨益!”
說到這裡,嬴高莞爾一笑,他開口,道:“商賈一道想要發達,必須要有完備的法律,作為監督保障!”
“商賈雖然恐怖,但是朝廷可以指定一門法律曰:經濟法亦或者商業律,對於其進行限制。”
“必須要保證商賈的一切行為都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內,在大秦之中,朝廷才是唯一的。”
“更何況,父王手中握有秦劍,任何商賈不遵守規矩,殺了便是,總有人會守規矩!”
嬴高雖然謀略不淺,甚至於算計一般人,輕而易舉,但是有時候,他最喜歡以暴力解決問題。
因為殺戮最容易讓商賈清醒!
嬴高可是記得資本論裡面的那句話,其他的威脅,根本不起作用,只有死亡,只有屠刀才可以。
“立法以保障商賈,同時給於限制?”
喝了一口茶水,嬴政目光閃爍,他突然發現嬴高的這個提議,很有操作的可能性。
大秦本來就是依法治國,在大秦,秦法至高無上,從孝公開始,一直到如今,秦法昭昭,法不阿貴,王不枉法。
一個遵紀守法的氛圍已經形成,一旦經濟法出現,商賈只有服從遵守一條路。
這一刻,嬴政彷彿看到了一天通天大道,足以讓他感受到希望。對於嬴政而言,若是可以將商賈操控在手中,他自然是願意提升商賈的地位。
不是嬴政不想改變,而是改變這件事,讓之前的嬴政根本看不到利益。
如今經過嬴高一番話,讓嬴政看到了恐怖的利益,於是他心動了。
“這件事孤需要好好想想,事關大秦國策,不能隨意而為之!”
這一刻,嬴政的心思徹底的變了,他赫然發現在修煉馳道的過程中,有利可圖。
所以,讓嬴高一個人承接,他就心裡不怎麼願意了。
因為嬴政清楚嬴高的眼光,只要是嬴高看得上的生意,十有八九是日進斗金的那一型別。
作為大秦君王,嬴政也很窮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