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陵群走了。
他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剩下的就看相里敖如何選擇了。
他是想要讓秦墨髮揚光大,還是想讓秦墨為他的一個決定陪葬,有道是好言難勸該死的鬼,他已經做得仁至義盡了。
楚墨,不可能為秦墨陪葬,不可能為相里敖的決定而買單。
........
這個時候,司馬師走進來對著嬴高一拱手,道:“嬴將,楚墨的人離開了十萬大山,是否要阻攔?”
“不必阻攔,這一次我們的目標只是秦墨,沒有必要犯眾怒,只要是對方沒有過線,就放他們離去。”
放下手中的兵書,嬴高對著司馬師一笑,道:“看來秦墨的事情,已經要結束了,關注一下咸陽,來而不往非禮也,本將打算送給儒家一份大禮!”
“諾。”
點頭答應一聲,司馬師轉身離去了,他只負責訊息的準確與否,對於如何報復儒家沒這樣事情,他終究是不如嬴高來的熟練。
司馬師離去,王翦放下手中的竹簡,看了一眼嬴高,道:“公子,你打算如何處理長公子一事,畢竟淳于越等人是王上任命的老師!”
聞言,嬴高感慨一聲,頗有些怨念,道:“父王也是糊塗,儒家的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長兄算是讓儒家的人交廢掉了!”
“不可胡言,王上是為大秦兼併六國........”王翦斥責一聲。
雖然在面上斥責,但是在心中,他認同嬴高的說法,以儒家作為長公子扶蘇的老師,並非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只是這個決定只能說是好壞皆有,並非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更何況這是秦王政的決定,他們做臣子的豈能質疑。
所以,在這一刻他才會呵斥嬴高,他是為了嬴高好。
“儒家根本不適合這個亂世,也不適合統一天下之後的秦國,孔夫子一生,何時作過高官,何時讓一個國家興盛。”
“連孔夫子都求官不得,而開私學,更何況是他的徒子徒孫了。”
嬴高長嘆一聲,感慨,道:“從孔夫子到如今,春秋戰國無數個國家,無數的國君,並非都是昏聵之輩。”
“他們都不用儒家,這便證明,儒家根本不適合治國,不適合亂世,以我之見,儒家最適合成為一種個人的道德修養。”
……
本來在一開始,嬴高的打算並非是全部照搬後世教育制度,而是打算將諸子百家進行整合之後,一一劃分。
只是諸子百家太過傲氣,而如今時機不成熟,他只能選擇性的挑選了一部分新增在其中,比如大秦的各大學宮之中思教之中,就有儒家的很多東西。
有些學問衍生出來,並非是沒有用,只不過一直以來,沒有人重視罷了。
而嬴高古今結合,只不過他沒有用之前想好的墨學,儒學等名號,全部都是用來新的名號。
他就是要打壓諸子百家,從而讓士這一階級,與諸子百家徹底的脫鉤,這樣一來,士,才屬於大秦。
一直以來,嬴高都認為士這一階級,就不應該有太多的屬性,他們學成之後,只是為了讓大秦變得更強大。
只是為了憑藉一身所學,在這個天下有一口飯吃,能夠讓他們心中的志向,心中的抱負得到展現。
而不是為了哪一門學科,哪一門學派的壯大。
所以,嬴高打算自造聖人。
為國為民者,為聖!
在嬴高看來,這個時代的人,對於榮譽看的極其重,後世的國家制度以及各種政策,值得這個時代學習。
只要是天下統一,他有的是辦法,讓大秦走上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