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與趙國的兩場大戰,更是死傷不計其數,這一點,舉國上下心知肚明,但是很顯然,這一次嬴政與軍方必然是做出了決定。
“諾。”
點頭答應一聲,王翦輕聲,道:“經過國尉,以及軍中諸將,我等商議之後作出決定,五年之內,我軍四十歲以上之兵士、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之千夫長以下頭目,全數解甲歸田。”
“五十五歲以上之將軍,全數改任文職官吏,以確保我軍的戰力一直處於巔峰狀態!”
說到這裡,王翦話鋒一轉,朝著在場的所有人,道:“諸位同僚對於此,可有什麼看法?”
這個方略謀劃出來並不是這個時候,幾乎在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只是當時正值一場驚天大戰,為了避免影響士氣,不由得停下了。
哪怕是這一刻,王翦說出來這樣的方略,書房之中也是無人異議。
只是這個方略一旦面臨實施,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難點。
嬴高沉思了一會兒,心中念頭萬千,說起來,他不屬於藍田大營,他屬於關外大營,雖然他也清楚,關外大營的存在,就是為了吸引火力。
但是,在這一刻,他作為關外大營的一員,心中還是很不滿的。
心中念頭閃爍,見到其他人都沉默不言,嬴高不由得抬起頭看著王翦,道:“老師,如此大規模的裁撤老軍,必然是恐怖的數量。”
“老師可否想過安置老軍將士所需的金錢數額有多大?大秦府庫能否一次承受?”
這一番話一出,頓時讓整個書房變得更加安靜了,這一刻他們都在思考嬴高提出的這個問題。
畢竟秦人素有苦戰,死戰的傳統,三軍將士幾乎不計較軍俸高低。
當然了,這前提是大秦以獎勵耕戰為國策,從來不會虧待征戰沙場的將士。縱然在商鞅變法之前,大秦朝野愛惜將士也是天下聞名的。
如今鄭國渠修成,關中眼看日漸富裕起來,再加上巴蜀之中因為都江堰而成就的米糧沃土。
此時此刻的秦國擁有兩個天府之國,對待解甲將士自然不能虧。
一時間,書房之中進入了討論之中,只是嬴高卻在一邊沉默著,他心裡清楚,這件事最有權利的發言者是長史王綰與上將軍王翦。
畢竟,他們對於這件事的方方面面更為了解。這個時候,嬴高只是在等待,若是最後的決定不利於關外大營的將士,他自然會出頭。
一個時辰之後,王綰站起身來,對著嬴政一拱手,道:“王上,臣等初步商議:士卒無論戰功高下,每人以十金歸鄉;千夫長以下武將無論戰功高下,每人三十金歸鄉;將軍改任文職,每人十金作為撫慰。”
“畢竟,大秦自古以來,凡是歸鄉則不計戰功!”
……
聞言,嬴高點了點頭,對於王綰等人的商議給與了認可,秦軍素來有歸鄉不計戰功之說。
那是因為秦軍戰功歷來單獨賞賜,每一場戰結束,便會立即稟報,由太尉府官署核實,然後封賞,從不拖延。
王綰給出的這個資料,不至於太過於離譜,而以嬴高對於大秦朝廷的瞭解,如此恐怖的數量,只怕是朝廷府庫也是一時難以拿出來。
畢竟嬴高了解關外大營,而關外大營又是老軍的主要聚集地。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