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渠!
這一條河渠,自鄭國作為間諜入秦,自秦王政元年興建,已經過去十年。
無數人在這條河渠奔波,無數人前赴後繼,奮鬥十年,只為了讓涇河之水奔赴洛水,將秦川八百里滋潤灌溉。
根據不知名的統計,鄭國渠流經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三百餘里,灌溉面積達到了恐怖的四萬頃。
正是因為鄭國渠的建成,從此之後,大秦糧草無憂,大秦銳士才浩蕩東出,始皇帝方才能建立浩蕩功業。
可以說,始皇帝之所以建立巍巍帝業,鄭國之功勞,不容抹殺。
所以,在這一刻,嬴政開口命令為鄭國渠的當口,李斯等人一愣,鄭國在愣神之後,卻是狂喜。
畢竟得名鄭國渠,這意味著千秋萬代之後,只要是記錄之上,皆有鄭國之名,這是名垂青史的大功勞。
“臣鄭國拜謝王上!”
這一刻,鄭國對著嬴政深深一躬,心中的芥蒂徹底消散,他為自己能夠遇到這樣的王,而感到慶幸。
“我等恭喜河渠令了!”與此同時,李斯等人拱手,向著鄭國賀喜。
對於古人而言,名震當世與留名青史同樣重要,對於這樣的虛名的追逐,是後現代人無法理解的。
這一刻,贏高也是心中感慨萬千。
關於鄭國,在嬴高的記憶之中並不多,他記得鄭國是一個優秀的水利工程師,除此之外,最多的便是關於鄭國渠的記憶。
《史記·河渠書》記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相當於後世一百一十萬畝,收皆畝一鍾,折今一百公斤。
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高,恭喜河渠令了,鄭國渠必將活人千萬,先生之功,萬歲千秋!”面對眼前這個黑瘦的半老頭,嬴高心中沒有半點看不起,全部都是尊重。
這樣的人,遠比李斯等人值得人尊重。
這一刻,在嬴高的眼中有一絲敬意,不管是嬴政還是李斯等人都有些不解。
他們不同於嬴高的感受,於人活命之恩,大於天。
鄭國渠成,福澤千家萬戶,鄭國是關中百姓的萬家生佛。‘
嬴高敬的不是鄭國的權勢而是鄭國的這份心。
..........
鄭國與李斯連續出手,整個瓠口幕府之中來來去去,連連奔赴,他們都在為了引水大典而忙碌。
在忙碌之中,五天時間轉瞬而過。
搭建的五尺高臺之上,一隊隊騎士正在嚴陣以待,以高臺為中心,擠滿了成千上萬的男女國人百姓,這一刻,旌旗招展,鼓樂激盪九天。
高臺之下,嬴政安靜的聳立,如萬古青松。
一千鐵鷹銳士把控四周,鐵鷹與嬴高站在一起,目光凌厲,戒備四方。
“駕!”
戰馬隆隆而來,軍司馬一把勒住馬韁,戰馬安穩落地,朝著嬴政,道:“稟王上,瓠口之外的所有斗門、渡槽、跌水、過水、乾渠、支渠、毛渠的交介面再次查勘完畢,無一差錯;乾渠兩岸的迎水百姓井然有序,只等放水!”
“嗯!”
嬴政點了點頭,隨及看了一嬴高,神色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