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是要臉的。
特別是這些朝堂之上的大佬,更是如此。
打臉!
對於大田令等人,此時此刻反悔,可以說是臉打的啪啪響。
但是,這件事終究是他們錯了,事關大秦的未來,在這樣重大的時刻,打臉只能忍著。
畢竟這一次,就連嬴政也是臉都快抽腫了。
逐客令與廢逐客令的前後頒佈,對嬴政的威嚴打擊極大,但是此時此刻,嬴政就像是一個沒事人一樣。
王如此,作為臣子,他們有何不可。
特別是大田令已經開口,其餘經濟大臣紛紛調轉槍口,全部都同意了重新開啟引涇工程。
這一幕,看的嬴高心下震驚。
一直以來,在後世的時光之中,人人都在驚訝漢武帝輪臺罪己詔,對於漢武帝最後的幡然醒悟給於了極高的評價,但是,在這一刻,嬴高一想到大秦君臣的所作所為,當真是佩服無比。
這是一個大爭之世!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同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這個時代,上至君王下至庶民百姓還是很淳樸的,只要是犯了錯,就會承認,特別是在大秦,從孝公數歷代先君之失,以及如今的嬴政不惜打臉自己,將自己的行為記載於國史。
這便是大秦之所以傲視六國,最後統一於天下的根本。
在嬴高的驚訝之中,李斯將書房之中商議的短期以及長期的方式一一說了出來,不出預料,大秦朝堂之上,幾乎全部都選擇了在兩年之內完工的短期。
只是在最後,老廷尉,道:“敢問王上以及諸位,一旦徵發百萬民夫,這糧食何處來?”
廷尉一句話,頓時讓整個咸陽大殿之上陷入了安靜,連一絲的討論都沒有了。
缺糧!
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解決,大秦隨時都有危險,更不要說是引涇工程之上徵發百萬民夫了。
一說糧食,頓時舉殿默然,群臣看著老廷尉黝黑的面容,一時間,誰也不敢碰這個硬釘子。
雖然李斯等人商量出了辦法,但是這一刻,不管是嬴高還是李斯等人都不適合開口,只有秦王政最恰當。
這個時候,察覺到眾人的目光,嬴政也是微微一笑,對著老廷尉,道:“孤的意思是,以民工軍制、官倉出糧作為應對之策,此法便是昭襄王伐趙之時的政策,孤決定效法成例,並非壞大秦法制。”
當嬴政說完,舉殿群臣的目光一齊聚向老廷尉。
畢竟廷尉是秦法的維護者,也是秦法的象徵,對於老廷尉這個只認秦法不認人的鐵面無私,要是依法反對官倉出糧,只怕此刻意氣奮發的嬴政也會退避三舍。
是以,這一刻,嬴政卻誰也看,直接是看向了老廷尉。
畢竟只要廷尉點頭,這件事就沒有人會反對。
眾目睽睽之下,老廷尉也是站起身來,對著嬴政行了一禮,道:“秦法根本,重農重戰。農事資戰,戰事護農,農戰本是一體。”
“引涇工程是為了農事,民力以軍制出工河渠,一則為農,二則為戰,並不違反秦法,老臣以為可行。”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廷尉不僅沒有絲毫的反對,反而是在這一刻,回答的堅定無比。
“臣以為可行!”
在這一刻,國正監也是開口了,一時間,群臣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