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涇水工程之上,熱火朝天。
在李斯與鄭國的統籌之下,在大秦朝野上下的鼎立支援下,引涇工程正在進行最後的部署,正在對難題進行一一的攻克。
這個時間段,便是大秦最為嚴峻的時候。
太尉蒙武親自率領藍田大營的五萬步軍,組成了專門為引涇工程輸送糧食的輜重營,在國府的一聲令下,以及嬴政的詔書之下,連續徵發關中各縣牛車馬車十萬餘輛,不分晝夜的向渭北輸送糧草。
由此可見,大秦對於引涇工程的重視。
畢竟太尉蒙武作為大秦武將之首親自擔任統帥,進行糧草的輸送,可以說,大秦舉國之力,都在涇水之上。
也正因為如此,引涇工程惹人注目。
時至今日,涇水瓠口早已經是風口浪尖。
山東諸國的斥候遍佈其中,而所有人都在看著,等一個奇蹟,可在等一個笑話。
甚至於在等大秦亂起,挑起兵戈。
在這樣,近乎於舉世矚目的情況下,李斯與鄭國兩位主持者,也是感到了強大壓力。
畢竟,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這個天底下最強大的國家的命運。
此時此刻,千鈞一髮,自然是壓力如山。
李斯的壓力,在於對全域性處境的洞察。
此刻,大秦之中特別是關中的全部民力壓上涇水,意味著大秦已經沒有了任何迴旋餘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河渠不成,則大秦敗亡。
到時候,不光是大秦要亡,他們也將會為大秦陪葬。
在這個時候,一旦山東六國聯兵攻秦,大秦連輜重民力都沒有。
這便是最大的危險。
所以,此時此刻,不管是李斯鄭國,還是嬴政甚至於大秦朝野都在密切關注山東諸國的動向,更是瘋狂的加快工程進度。
而在三川郡的嬴高也是如此。
在參觀過了三川大學之後,嬴政只是簡單地用過了飯菜,便帶著長史王綰走了,並且告訴嬴高他只有三天時間處理三川郡的事情。
三天之後,必須北上九原。
當這一道命令傳達,嬴高心中沒有絲毫的開心,而滿是凝重。
他心裡清楚,北上便是意味著戰爭,三川郡的發展,必須要提前規劃出來。
今年是秦王政十一年。
而馬上便是秦王政十二年,而嬴高也將成為十歲的少年。
在他的記憶之中,大秦在秦王政十六年開始滅韓,在十七年,滅韓。
這也就意味著,距離嬴政展開滅國之戰,只剩下了五年時間。
心中念頭閃爍,在滅韓之前,大秦一直都在提升自己,從而進行準備兼併工作,一念至此,嬴高犀利的目光掠過每一個人,道。
“諸位,三日之後,我將北上九原,守護北境大門!”
“今日聚集諸位,便是為了三川郡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