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我要做秦二世> 第112章 那便出兵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2章 那便出兵吧! (1 / 2)

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之上,都是多水患發生,最著名的便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由此可見一斑。

正是因為如此,在中原大地之上,對於抗旱,並沒有受到重視,這也導致諸國對於抗洪有一定的經驗。

但是對於抗旱,卻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屍橫遍野。

……

中原大地之上多水,從上古時期超市如此,哪怕是持續到戰國之世,華夏大地的氣候山水格局,仍然是溼熱多雨,河流大川縱橫。

在這樣的農耕時代,水患才是心腹大患,這也是李冰都江堰,鄭國渠,大禹治水等一系列治水的開始。

而且不管是武安君白起,亦或者兵仙韓信,都善用水。

這只是因為時代特殊,在這個時代,水系發達,遠非後世可以比擬。後人就算是想要效仿,也做不到。

這便是同樣佔據漢中巴蜀,漢高祖劉邦最後還定三秦,成就帝業,而劉備只能偏安一方的原因。

除了兵仙韓信之外,最大的原因便是漢水。

戰國之時,大川巨澤浩洋不息,水患頻繁發生,耕耘漁獵的人隨時都有滅頂之災,以至於有了看天吃飯。

正因為如此,但凡是大水周邊便是人煙稀少,長久發展下去形成了蠻荒山林。

嬴高記憶深處的些許湧出,在咸陽宮之中,念頭不斷。

他心裡清楚,在人口稀少的農耕時代,水太多是沒有益處的。

就像是南方的楚國,大澤連天江川縱橫,僅僅一個雲夢澤,便是浩蕩無盡。

特別是在吞併吳越,楚國幾乎一統南方,佔據了半個華夏大地。

然而,楚國雖大,富庶根基之地卻只在江淮之間,國力反倒不如中原大國。便是因為水患嚴重,以至於富饒之地逐漸荒涼。

心中念頭閃爍,嬴高站起身來,走到側殿的大秦地圖之上,道:“父王,關中平原、隴西山地、河西高原、巴蜀兩郡、漢水南郡、河東河內,這便是我大秦的國土大致劃分”

“都江堰建成之後,蜀郡徹底成為天然糧倉,水患算是徹底消失,成為了大秦雄立於世的資本。”

嬴高手中的長劍劃過一些區域,對著秦王政一字一頓,道:“在關中大地之上,素有九水十八池,東西八百里之說。”

“渭水、涇水、灃水、洛水、灞水、滻水、滈水、潏水、澇水九水縱橫關中,經流各縣。”

“牛首池、西陂池、鶴池、盤池、冰池、滈池、蘭池、初池、糜池、蒯池、郎池、積草池、當路池、洪陂池、東陂池、葦埔、美陂、樵獲池十八池星羅棋佈。”

“在這裡,曾經誕生了以農業起家,最後席捲天下的周人,也造就了我們秦人,但是,父王在關中一直以來,都有兩大麻煩,以至於我大秦不能富饒甲天下。”

聞言,秦王政目光閃爍了一下,道:“白毛鹼灘與近水旱田,這是商君也未曾解決的難題。”

對於秦王政的話,嬴高不置可否,笑了笑,道:“那是因為孝公英年早逝,商君失去了最強大的支援,要不然這一問題早已經得到了解決。”

“在昭襄王時期,丞相蔡澤提出:渭北臨水旱田計四萬餘頃,白毛鹼灘兩萬餘頃。該當引涇出山,居高臨下南灌關中,解旱情,排鹽鹼。”

“父王,引涇工程,可以說是自從商君之時,大秦朝廷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只不過由於許多的現實問題,拖延至今。”

“如今經過文信侯統籌,鄭國,李斯等人,再加上二十萬民夫,才有了今日的規模,一旦遣散將會功虧一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