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翦父子分開,嬴高也不知道前往何處合適,只好磨磨蹭蹭等到所有官吏就坐,他才移向了文吏一行的最後一個長案上。
“臣等參見我王,我王萬年——!”
這個時候,還沒有後世華麗的萬萬歲,只需要一聲參見我王就可以了。
秦王政走進大殿,對著群臣微微一笑,道:“諸位,得二十位老臣聯名上書,請求改黃帝指南車為商君指南車,以昭商君法制為治秦長策!”
“本王思之再三,認為大臣所請應當,故,改黃帝指南車為商君指南車,並准許咸陽南門立商君石刻,築法聖苑,以告訴天下,商君法制乃大秦萬世不易的治國大道!”
“諸位但有他論,儘可以在大殿之上商議!”
“轟!”
這一刻,伴隨著秦王這一番話,讓大秦的文武百官心下大震。
秦王政太明顯了。
這根本就是在針對呂不韋。
所有人都清楚,呂不韋在咸陽南門一字千金,在懸賞斧正《呂氏春秋》,秦王政搬出商君法制以及改造黃帝指南車為商君指南車就是給呂不韋上眼藥。
涉及大秦之中,兩位大佬的爭鬥,一時間,眾人都沉默著。
由於嬴高在最後,也沒有人在意他,他沒有跪坐,而是盤坐在其中,趴在長案之上,聽著大殿之上的交談。
他心裡清楚,歷朝歷代的朝堂就是一本書。
只要將這本書讀懂,自可扶搖直上九萬里。
........
秦王政如此,就算是呂不韋也是一驚。
從始至終,他都沒有想過要與秦王政公然論戰。
呂不韋認為公然論戰,對於秦王政不利,畢竟如今的大秦已經是一方大國,而一方大國,一旦確定行之有效的治國理念,不到危急存亡之秋,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一旦出現公然論戰,必然會向天下透露出一個訊號,那便是大秦有意更改治國理念,這必然會動搖大秦根基,造成人心惶惶。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呂氏春秋》雖然引起朝野矚目,天下為之轟動,但是距離被大秦接受,還有很遠一步路。
在這個時候,呂不韋是希望公開論戰的。
呂不韋目光一閃,從首座之上站起,對著秦王政一拱手,道:“老臣有言,王上護法,無可厚非!”
“然而,商君孝公治秦,在於應時變法,而不是固守成法!”
“若不是商君與孝公在當世改變法制,又豈會有大秦今日之盛況,故而,老臣以為,今時不同往日,秦法當變,也該變!”
呂不韋不愧是少從商賈之輩,口才自然是極好,一番話,愣是讓大秦朝堂一下子愣怔了,因為這一番話沒有錯,根本無法辯駁。
“文信侯差矣!”
老廷尉從座位上站起:“自商君變法以來,秦恪守法制,大秦方才從一隅之地,有了氣吞六國之勢,這便是秦法之效!”
秦王政在王座之上坐山觀虎鬥,呂不韋面對廷尉的刁難,從容,道:“商君治國之論,一言以蔽之:在於求變圖存!”
“老夫作《呂氏春秋》,本意在於補秦法之不足,糾秦法之缺失,讓大秦法治萬世長存,成為天下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