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喝下一口熱茶,對於年輕秦王的敬畏更添三分。
透過這一陣子的接觸,他清楚年輕的秦王有兩把刷子,是一個老謀深算,料事如神的絕世王者。
沉默了許久,李斯清楚苦笑一聲,一字一頓:“我師門學術,在於法治為本體,三份王道,一份儒道,以王儒輔法。”
“李俚,商君等正統法家,講究唯法是從,法制至上,這兩者自然各有不同,全看何人何用!”
“不管是商君法制,還是《呂氏春秋》都是一種手段,就看王上如何用……”
……
李斯是一個聰明人,能夠觀倉中之鼠與廁中之鼠,就決定學習,然後毅然決然入秦的牛逼人物,自然是懂得適可而止。
見到李斯不言,秦王政手指在長案上輕叩數次,望著李斯,道:“先生不愧是當時大才,這一番話讓嬴政心下豁然開朗。”
“只是嬴政尚有一事不解:既然文信侯已經將《呂氏春秋》送來宮中,為何又以非常手段公佈於天下?”
這一刻,秦王政並不是全然不知,只是他有些不敢肯定自己心中的猜測,希望以李斯的見解印證一二,再做決斷。
聞言,李斯一陣默然。
一方是知遇之恩的丞相呂不韋,一方是當今王上,這讓李斯心下犯難。
這是一個選擇題。
對於李斯而言,這個選擇題並不難。
見到李斯默然,秦王政也沒有逼迫,也不說話,只是在幽幽微光中專注的盯著李斯,就像是暗夜的幽靈,給了李斯極大地壓力。
這個問題問的尖銳,李斯清楚,他只能選一個。
只不過,從他踏上這艘船隻的那一刻,就已經做出了選擇。
他選擇秦王政。
畢竟一個年紀大了文信侯,永遠比不上已經親政,正年輕的秦王。
這個選擇,其實並不難選,更何況是李斯這樣的野心勃勃之輩。
沉默並沒有持續多久!
畢竟這一刻的李斯與秦王政都沒有心情聽船艙外的風聲與流水,兩個人都需要作出選擇,交一下底。
“文信侯此舉,在於以《呂氏春秋》誘導民心,裹挾民意!”
秦王政不說話,依舊是專注的盯著李斯,只不過目光之中的含義在示意李斯繼續。
察覺到秦王政目光中的示意,李斯頓了一下,道:“若民心所向於《呂氏春秋》,王上必然會有所顧忌,一旦王上顧忌,必然會推行寬政,同時也可穩固秦法!”
“呼……”
這一刻,秦王政心下鬆了一口氣,同時又提起一口氣,目光灼灼:“先生的意思是秦法不得民心?”
這一刻,秦王政有些緊張,事關大秦,他不得不小心翼翼。
望著秦王政,李斯斷然開口,道:“秦法雖然得民心,但,庶民對於秦法,敬而畏懼,對於寬政緩刑,自然是心下歡喜。”
“至於如何選擇,王上當心下有數,臣不敢多言!”
李斯清楚有些話他可以說,但是有些話點到為止,說出來就有點誅心了,甚至於白白惹火上身。
良久默然,秦王政沒有說話,船隻在大湖之中緩行,就像是在平地上一樣安穩,李斯也不著急,只是恭敬的對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