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不喜歡,歐美觀眾喜歡啊!
“里昂喝的什麼牌子的牛奶,看上去好像很好喝。”
“笨拙、稚嫩、單純、成熟、專業,很難相信這些詞都是同一個人身上的特質,他是我心中的完美男人。”
“感覺劇情過於簡單,但不得不承認,電影成功塑造了一個殺手形象,區別於其他任何殺手。”
“看上去是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大叔的故事,但看完後去想,更像是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成年人的童話。”
等等,基本都是好評。
特別是法蘭西,他們太喜歡這調調了,《這個殺手不太冷》直接拿下法蘭西的周票房冠軍。
美利堅首周票房6458萬美金,全球首周累計票房1.7億美金,成為六月份最亮的崽。
嚇人!
哥倫比亞電影是公佈了影片製作成本,這麼一部影片,好像要掙大錢了。
這時,前面唱衰電影的媒體人和影評人,突然發現,似乎電影也沒說自己是藝術片,《這個殺手不太冷》打的標籤是[動作]。
按照藝術片的標準來判定,顯然不妥。
在社交平臺(推特、臉書)的討論也證實這點。
影片的風格,受到文藝片愛好者,以及動作片愛好者的喜愛,甚至不愛動作片的女性觀眾也發言喜歡。
一時之間,風向逆轉!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導演加里的狂想曲,記得他第一部長篇作品《地下鐵》,就講述了被迫進入巴黎地下鐵世界的小偷,它很酷,且古怪。
加里將這種酷和古怪,完美複製到了《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與此同時加里也在為數不多的訪談中說過,“殺手是我認為最酷的角色,”電影中“清潔工”里昂的專業性,顯然也是一封充滿對這個職業感情的情書。]
誇導演的評論,來自爛番茄網影評人的摘選。
為展示專業性,還把加里的首部作品給挖出來了。
誇作品和誇演員的言論,更是不少。
[恭喜斯坦丁黃,又多了一塊演員護身符,約翰·李、程蝶衣、小丑以及里昂,這些角色會永遠記在觀眾腦中。]——費城郵報
[地獄般的沉默的“清潔工”里昂(斯坦丁黃飾演)有節制,卻無限孤獨。一人一植物描繪出一幅憂鬱的畫面。
與之相比,吵鬧並善於溝通的瑪蒂爾達(芭芭拉飾演)是相反狀態,兩人相處,逗人發笑。斯坦丁黃和芭芭拉,加里找到了這道題唯一的正確答案。]——世界報
電影市場,果然票房才是最大的衡量標準!
此外,還發生了一件很玄幻的事,法姆莉(farmdaisy)牛奶,本身法國本土牌子,即便有分銷到國外,也只是極少數。
就好比在美利堅地區只有We.Foods有售賣,無論超市、便利店都沒貨的。
那麼為什麼不銷售到整個歐美呢?是因為不愛錢嗎?
當然不是!
因為這牌子名氣不夠,德國有本土品牌Beba,英國有瑪莎自產,憑什麼讓你進入市場分杯羹。
可伴隨著《這個殺手不太冷》熱映,而片中里昂每天喝的法姆莉牛奶,就忽然爆火。
就短短一週時間,亞馬遜、jevaismieuxmerci這兩個法國最常用的購物網站,法姆莉牛奶銷售額上升了378%。
沒錯,基本快翻了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