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經常來這裡,一點也沒變。”巴貝特感嘆,“以前半夜迷失自我時,就喜歡往這邊跑。”
“有變化嗎?”費爾南達隨口問。
“相比十五年前,這裡更繁華了。”巴貝特說道:“沒有以前的感覺了,也可能變的是我,畢竟比起一事無成的我,現在的我事業有成。”
“這個自誇的出現很生硬。”費爾南達說道。
“是嗎?我感覺挺順暢的。”巴貝特感慨,“這地方每年都這麼熱鬧,不過這確實是我第一次參加NYFF。”
林肯中心電影院不單單是提供場地,也是電影節主辦方,影響力也超越影院,它在業內大名鼎鼎,被影迷譽為紐約電影的兩大聖地之一。
全年全天無休地放電影,所以巴貝特才能半夜迷茫跑來看電影。
“比優斯先生和薩默塞特先生,”巴貝特眼前一亮,他手裡拿著《》,就為了找主編比優斯簽名。
這本雙月刊雜誌就是林肯中心電影院編撰的,比優斯不僅是《》的主編,還是電影節組委會的副主席,同時也是好萊塢著名影評人,其地位相當於戴錦繡在華夏影評圈子的地位。
旁邊的薩默塞特先生是好萊塢九十年代著名的影星,今年六十多歲。哪怕巴貝特是奧斯卡影帝,看見兒時偶像也挺激動。
想過去打個招呼並要簽名,可是被幾個記者搶先了,巴貝特只好暫時放棄,反正電影節閉幕式上肯定也能看到。
巴貝特把雜誌放好,為了緩解尷尬氣氛,丟擲另一個話題,“可惜斯坦丁沒來,居然被拒簽了,我難以相信。”
提起這件事,費爾南達就生氣,“那群腦子裡面都是狗屎的廢物,最喜歡玩的事情就是排斥其他群體以及國家,連主演的電影開幕式都無法參加,浪費納稅人的錢!”
吼那麼大聲幹什麼?把旁邊在與別人聊天的導演柯南博林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看著費爾南達打抱不平的怒火,老友柯南博林很好奇,什麼時候和華夏演員關係這麼好。
“不能來現場,我太遺憾了。”巴貝特也隨聲附和。
兩人沒聊多久,《蝴蝶君》開始展映。
紐約電影節不是競賽電影節,所以電影都只是普通的展映,不會進行評獎,甚至連觀眾喜愛度投票都沒有。
柯南博林邀請了比優斯和薩默塞特兩人,還有許多媒體和電影人,觀看自己的電影。
那麼作品開始播放,黃白遊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
“問題是,動人的是音樂,而不是故事。”
“我們已有半年沒見了,我一直沒有你的訊息,有時候我恨你,有時候我恨自己,但一直似乎是想你的。”
……
盟主加兩更,明天繼續再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