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幾個還挺快,好好了解香山了沒?”
“怎麼算了解?”
“就算不知道香山的歷史,最起碼也要知道香山有多高,有哪些景吧。”
“門票上不是寫著嗎?”
“那能寫多少啊,一會兒到車上,我給你們幾個普及普及。”
就這樣,香山行到此就要結束了。我們把剩下的垃圾傾倒在垃圾桶裡,揹著幾乎空蕩蕩的書包,排隊坐上了來時的大巴車。
雖然都很累,但還是願意聽聽小周講述香山的歷史:
“香山海拔570多米,雖然不高,但主峰香爐峰也被稱作是‘鬼見愁’,據說從元朝開始,每年夏秋季節,皇帝都要來香山納涼狩獵,可惜,香山曾先後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燒,後來,相關的負責人們參照清代某位畫家所畫的《靜宜園二十八圖》,陸續開發出一系列著名景點,什麼香山寺啊、琉璃塔之類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香山的這些工程完工後,會比現在更美……”
我聽著小周的介紹,才發現我們幾個真的只是在“玩”。
其實旅行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當來到一個美麗又陌生的地方,或是一個很著名的景點時,如果沒有了解到它的歷史文化,那就真的白來了。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和朋友聊天時,常會說到去過哪些地方,如果能說出那裡的人文特色,才會讓朋友們真的從心底裡佩服,而不只是嘴上流露出的羨慕。
說到旅行,我是從這時候開始嚮往的,因為它太吸引人了,平時生活的圈子很小,以為那就是全世界,可當有了新的認知和新的旅途時,才明白,人這輩子千萬別太侷限,多去走走、看看,離開不由自主的生活,找回自由自在的快樂,那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古揚,想什麼呢?”
“沒事,只是睡不著,你也睡不著嗎?”
“嗯,其實挺累的,你不累嗎?”
“我也累,可我坐車從來不睡覺。”
“屁,來的時候我還看你睡著了呢。”
“靠,你偷窺我?”
“我愛理你。”
“你又撿葉子了?”
“嗯,撿了點兒。”
“我看看。”
“不給,你該給我弄壞了。”
“切,小氣。”
我和藍語萱正貧著,大智突然想起了什麼,開始翻書包,然後拿出幾片被壓壞了的樹葉,藍語萱撲哧一聲笑了,說大智應該把撿的樹葉套起來或者直接夾在本子裡。
但我卻找到了打發時間的小遊戲——勒筋兒。就是用兩片樹葉的根兒互相勒,誰的斷了誰就輸了,可能各位老爺和小主們都玩過,又或是覺得這種遊戲很無聊,但正是這簡單無腦的遊戲,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歡樂。
我要感謝先人,發明了很多類似的遊戲來充實我們的童年、填補我們的生活,當然,葉子都是撿來的,我們不會幹破壞環境的事兒。
此外,我要感謝香山,它讓我學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雖然一路笑著,但內心還是留戀著,想對香山說一聲:“再見,在不久的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