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
這是不少華夏人最熟悉不過的汽車廣告詞。
1926年,豐田自動織機制造株式會社成立,標誌著豐田家族正式揚帆起航,而豐田佐吉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日本紡織大王,他的兒子豐田喜一郎則肩負著傳承家族產業的使命。
然而,豐田喜一郎對紡織行業並不感興趣,他更喜歡挑戰更具挑戰性的東西。
在父親豐田佐吉去世後,他接手了豐田家族的重任,並將家族產業轉向了更具前景的汽車製造業。
跟華夏大部分自主品牌一樣,豐田喜一郎一開始並不想自己去設計汽車,而是想山寨雪佛蘭等老牌汽車製造商的產品。
這基本上是初學者的必然選擇。
他購買了一輛新的雪佛蘭作為樣車,然後和他的團隊反覆拆卸和重新組裝汽車,逐漸去了解和熟悉汽車的製造過程。
很顯然,當年豐田也是有“皮尺部”的嘛。
最終,在 1935年的夏天,豐田喜一郎的團隊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原型車,名為“A1型”轎車。這款車發動機是基於雪佛蘭設計,底盤則是複製福特,外觀造型則是走的克萊斯勒的流派。
然而,豐田家族汽車的製造之路並不順利,早期的車型存在各種問題,使得豐田汽車的口碑並不好。
但是,歷經多年發展,到了1971年的時候,豐田汽車的年產量已經高達200萬輛。
這個成績已經是當時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
在今後的幾十年裡面,豐田基本上也都是世界第三第四的存在。
而2001年,豐田汽車全球的銷售目標是600萬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很有可能可以達成。
這種情況下,豐田汽車自然是非常重視自己旗下幾家核心子公司的發展。
負責生產汽車內飾和外飾部件,如座椅面料、方向盤、儀表盤、車頂內飾等的豐田紡織。
負責生產汽車零部件,如變速器、傳動軸、離合踏板、剎車系統等的愛信精機。
負責生產汽車材料,如樹脂、橡膠、金屬以及安全系統零件的豐田合成。
負責生產汽車製造所需的機械裝置,如噴漆機、焊接機、機器人等的豐田工機。
負責生產汽車車身和零部件,如車架、車身、車輪、輪胎等的豐田自動工業。
至於東瀛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電壯(DENSO),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這種情況下,愛信的營業本部長奧村跟愛信的社長吉川久人等領導去找豐田汽車彙報的話,有機會直接跟豐田汽車的社長張富士夫進行對話。
很顯然,這一次關係到愛信在豐田汽車之外的業務的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愛信的人見到了張富士夫。
“吉川,我首先想要確認一下,你剛剛說的南山技術有限公司,他們的6AT真的比你們生產的要好啊?”
張富士夫認真的聽了半個小時的報告,然後才開始提問。
他不是第一次聽說南山技術有限公司了。
但是這一次的訊息,卻是讓他很是意外。
“張社長,雖然我們覺得很難理解,大家恐怕也覺得很難理解。”
“但是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南山6AT的技術引數,比愛信或者採埃孚、加特可等其他同行的都要略勝一籌。”
“我們也做了實車測試,沒有發現什麼明顯的問題。”
“甚至在油耗的表現上面,比他們公佈的引數還要好上一些。”
“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售價還比我們低三五千元,對我們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
吉川久人今天已經做好了捱罵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