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艦與其說是火箭,倒不如說是飛船來的更加貼切呀。”、
方思思今天跟著曹陽過來湊熱鬧。
那麼壯觀的工業品就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不親眼去看一看,實在是太可惜了。
“星艦飛船具有1000立方米的增壓空間,比國際空間站和嫦娥號空間站還大,能配置40多個機艙空間。”
“所以星艦火箭確實是可以理解為其本身就是航天器,空間站和星際飛船。”
“它的加壓空間幾乎和國際空間站和嫦娥號空間站一樣。“
“如果要再修建一座嫦娥號空間站的話,可以理解成傳統空間站需要很多次不間斷地發射上去進行組建。”、
“而星艦一艘,打上去就行了,效率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畢竟我們設計的初衷是可以使用星艦搭載100人前往火星的。”
“使用星艦,可以省略火箭和空間站的對接問題,並且由於內部空間足夠大,能夠捕獲已經在軌的衛星進行空間現場維修或帶回地球上進行處置。”
“還可以按照客戶要求移軌,比如將一顆衛星從現有執行軌道轉移到另一指定軌道。”
“當然也能應客戶要求將已經報廢或失去操控但卻希望它能回到地球的客戶回運衛星。”
“總之,星艦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產品。”
趙思宇對星艦的誇獎,絕對是沒有任何誇張的成分。
畢竟它各方面的引數都是秒殺同行。
之前大家只是知道啟明星科技那邊在研究比啟明星9號MAX更大的火箭,但是一些特別具體的資訊並沒有對外發布。
這一次要正式的展開試驗了,一部分的資訊就可以慢慢的披露出去了。
反正對於大部分的國家來說,就算是知道了這些資訊,也沒有辦法做什麼。
人家壓根就不具備開發星艦同類產品的能力。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了。
畢竟歷史上人家就是幹了這個事情,馬斯柯建立公司的時候也是抱著這個目的而去的。
“這個星艦那麼的偉大,涉及的各項技術肯定非常的複雜。”
“我們第一次試驗就進行網路直播,會不會有一些風險?”
方思思自己就是搞傳媒的,自然知道宣傳這個東西是一把雙刃劍。
搞不好就會傷了自己。
過去兩年,啟明星科技的每一次火箭發射都是進行直播的。
整個華夏的網友也已經習慣了隔三差五啟明星科技就發射一顆火箭。
但是這一次的火箭自然跟以前的不一樣。
“方總說的有道理,其實我也覺得第一次的測試不一定能夠那麼的順利。”
“星艦上面使用的零部件數量比啟明星9號多了一倍。”
“雖然我們之前已經對發動機進行了一些確認,但是星艦樣機的整體試驗,卻是第一次展開。”
“不排除發動機在工作的過程當中出現一些意外。”
這個話,趙思宇自己是不大適合提出來的,那樣子顯得對自己開發的產品沒有信心。
不過方思思主動的把這個話題丟擲來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他繼續順著這個話題提出自己的擔憂,就顯得正常很多了。
“風險肯定是有的,不過我倒是覺得哪怕是失敗了也沒有關係。”
“能夠把星艦生產出來,這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成功了。”
“今天進行樣機的第一次臺架試驗,今年內實現首次發射,明年繼續不斷的完善,爭取後年可以投入到使用之中。”
“只要我們自己的計劃一直在按部就班的發展,中間的一些失利是很正常的。”
“甚至以後我們的星艦樣機試射的時候,出現發射後爆炸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
雖然曹陽也親自參與到了星艦的設計和生產之中,但是那麼多的零件整合在一起,啟明星科技也好,航天科技也好,甚至全球的航天人員都沒有想過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