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就不是南山發動機這邊在求著魔都商飛給自己一些機會,而是對方求著南山發動機協助加快推進C919的專案了。
特別是南山系的企業之中,能夠為C919提供服務的還不止是南山發動機,南山碳纖維、南山汽車零部件、啟明星科技和南山裝置等公司,都是能夠提供一些相關的材料或者零部件。
甚至伴隨著啟明星777的推進,南山系的企業基本上可以提供C919上面一半以上的零件。
這個意義可就非常的大了。
大型客機的研發和生產製造能力是一個國家工業體系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標誌,被認為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此前全球也只有波音、空客兩個大飛機“寡頭”,而擁有大型客機自主研發生產能力的國家也屈指可數。
按照正常的發展歷史,C919的發動機就不提了,航電系統由法蘭西賽峰公司提供,其中包括飛行控制系統和導航系統等。
機載裝置由英吉利史密斯集團和美利堅洛克希德·馬丁提供,包括通訊裝置、機載系統等。
電傳飛控系統、輔助動力裝置和起落架是霍尼韋爾生產的。
除此之外,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為它提供了氣象雷達和模擬系統。
派克漢尼汾公司供應了飛行控制系統和燃油系統。
米其林供應了輪胎。
國產化率真的是談不上高。
有些人可能會說波音的客機大部分零件也不是在美利堅生產的,而是來自全球各地。
這個確實是事實,
但是大家要看到,不管是東瀛的供應商,還是英吉利和德意志的供應商,這些國家都是美利堅的盟友,人家根本就不用擔心有朝一日自己的零件會被這些人卡脖子。
特別是東瀛的廠家,供應了大量波音飛機的零件。
波音777的零件當中,東瀛的份額達到21%。
而波音787當中,甚至有35%的部分使用的是東瀛製造的零部件。
但是對於波音來說,有什麼關係呢?
可是對於華夏呢?
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看看啟明星科技,看看南山系企業是如何被美利堅給打壓,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
可以說C919最終能夠順利的推出來,除了華夏的巨大市場在支撐之外,把不少的利益讓給了國際零件供應商也是重要原因。
魔都商飛走這條路,可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或者說是為了C919能夠順利量產做的妥協。
但是啟明星777肯定是走不了這條路,也不能走這條路。
美利堅的那些零件廠家,現在根本就不允許跟啟明星科技合作,也不想跟啟明星科技合作。
其他國際上的零件企業,曹陽也不敢輕易的使用。
畢竟到時候人家隨隨便便的卡你一下,就會直接讓啟明星777陷入到停產,甚至連售後服務都沒有辦法提供的地步。
那個影響就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對於啟明星科技來說,所有的零部件都是需要從國內採購。
好在華夏的市場足夠大,國際零部件廠家的心足夠黑,所以最終啟明星科技自己生產或者從國內採購的零部件成本,應該是不會比國際零部件廠家大批次生產的要高。
要知道,航空航天這個產業,零件成本跟產量是密切相關的。
雖然華夏生產的東西,正常來說是有成本優勢的,但也要看情況。
你生產一架飛機用的零件成本,跟人家已經生產了幾千架之後的零件成本相比,想要做到更低,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也有一個說法,C919之所以零件國產化比例那麼低,也是考慮到了一部分的零件國內就算是能夠生產,成本也會比進口的貴。
因為進口的零件是人家在其他機型上正在量產的零件,可以節約很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