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快就開始展開宣傳的話,會不會有洩密的風險?”
趙思宇曾經是航天科技的火箭專案負責人,對於保密這個話題是有著刻骨銘心的印象的。
他過往的職業生涯當中,也是參加過許多產品的開發。
但是從來沒有哪一個產品是剛剛發射成功就開始正式的對外進行展示和披露。
一般也是很多年以後才會做一些紀錄片來進行紀念或者宣傳。
甚至一些特殊的軍品,那是到研發人員去世都不會對外進行一些技術細節的披露的。
所以聽曹陽那麼一說,他才會有疑問。
“沒關係,就算是把圖紙放在網際網路上,又有幾家企業能夠跟著學習我們的方式呢?”
“前後發射幾萬顆衛星,除了美利堅那邊的企業,基本上就沒有其他國家有這個實力。”
“哪怕是一次能夠發射60顆衛星,甚至將來數量更多,但是前後也需要發射幾百次甚至上千次的任務。”
“如果使用傳統的火箭去發射,成本高的嚇死人,但是收益卻是有點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正常的企業也都不會去這麼搞。”
“一定要搞的話,也是需要使用可回收火箭才有價效比。”
“目前也就是美利堅那邊的太空探索公司在研究可回收火箭,但是他們目前也沒有正式研發成功,已經落後於我們。”
“再有就是星鏈衛星的生產成本,我們自己有全球領先的碳纖維技術,控制系統技術也很好,大量的零件都能在集團內部的企業生產,這又不是一般的企業能夠比得上的。”
“航天產業,那是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一旦我們的星鏈系統開始佈局,其他人想要跟著學習,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曹陽現在對星鏈系統的佈局是充滿了信心。
馬斯柯今後就算是想要追趕,也已經沒有什麼視窗期留給他了。
按照歷史正常發展,他們要到2015年底才首次成功的實現了獵鷹9號可回收型號的成功發射。
現在距離這個時間還有三年呢。
三年之後,啟明星的星鏈系統都已經快要完成佈局了。
別看太空好像是浩瀚無限,可以容得下無數的衛星和空間站。
實際上可使用的衛星區域是有限的,啟明星的幾萬顆星鏈衛星升空之後,一下就把主要的位置都給佔據了。
其他公司根本就不大可能有樣學樣了。
“那倒也是,我們的星鏈系統的組建,是為了給汽車、傳播、戶外活動等提供各種特別的衛星服務,本質上也是一家盈利性質的企業。”
“如果其他企業完全看不到這個專案的盈利前景,想要支撐下去就非常困難了。”
聽了曹陽的話,趙思宇也算是再一次的意識到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
保密雖然也是需要保密的,但是有的時候宣傳也是很重要的。
特別是自己掌握了獨特的優勢,可以振奮人心,引起超大規模的關注的時候,保密的緊急性就要適當的靠後了。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保密完成不重要。
到時候拍攝紀錄片的時候肯定也會對一些關鍵的工序進行隱瞞,免得真的有人照著類似的工序去生產衛星。
這是啟明星這邊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這些衛星的生產成本如何?”
今後是需要發射幾萬顆星鏈衛星的,所以生產成本是絕對沒有辦法避免的一個話題。
一顆衛星便宜10萬元人民幣,整個專案就可以節約幾十億元。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傳統的衛星,那可是動不動就要幾百萬到幾十億的成本。
像是美利堅那邊的偵察衛星,都是價值幾億甚至幾十億人民幣的。
大多數情況下也是需要幾千萬元人民幣的。
當然了,星鏈衛星的情況肯定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