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科技界,每次的院士增選無疑都是最受關注的大事之一。
每次院士的增選結果不僅僅關乎科學家個人的榮譽,很大程度上也將影響院士所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業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院士作為一種榮譽稱號,世界各國都用來授予本國最有成就的學者。
由於其高含金量,各國院士的評選流程上都較為複雜,國內兩院院士評選更是如此。
鑑於院士在國內科學界的重要地位,國內對院士評選極為重視,院士評選規則也曾經過多次修正。
從流程上,國內兩院院士評選步驟大致可分為初選、第二輪評審、確定候選人以及全體院士投票等步驟。
由於每年兩院院士的增選名額較少,分配到各大學部一般都只有個位數,所以每一輪評選都會淘汰大量候選人。
院士名額的稀少決定了選出的院士需要真正做出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而創新成果的產生又需要時間的積累,這樣的結果就是要想當選院士普遍需要熬到50歲以上。
這些年,要論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全國各地的科研機構和學校,單打獨鬥的情況下都是沒有辦法跟南山集團相提並論的。
很多人以為院士只有在大學和科研機構有,實際肯定不是這樣子。
在企業裡頭同樣也是有的。
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裡頭,都是有不少院士存在的。
當然了,在民營企業裡頭,院士就比大熊貓更加稀罕了。
正因為知道院士評選估計很難跟南山集團有什麼關係,所以之前南山集團的專家們都沒有把重心放在這一項工作上面。
不過去年年底的時候,領導考察的時候發話,讓南山集團大膽的參與各項榮譽評選,包括院士評選在內。
所以曹陽專門在集團內成立了一個小組,負責協助各個有希望衝擊院士評選的專家去衝一衝。
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現在終於到了收割成功的時候了。
“曹總,南山碳纖維的曾建英和南山特殊鋼謝靈雲被評選為科學院院士,南山半導體的章京和南山裝置的潘金興被評選為工程院院士。”
“我們集團總共有4名院士,是所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當中最多的一個。”
“哪怕是帝都大學和華清大學,也各自只有3名新增院士。”
“不過遺憾的是南山變速箱的紀華、南山發動機的程濤、南山機器人的李世貴、南山電池的林城和南山化學的賴遠鴻都沒有評選上。”
一大早,米穎就給曹陽彙報了一個大好訊息。
其實今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曹陽手機裡頭就有不少簡訊,已經知道了這個情況。
現在正式的聽米穎彙報,對今年的院士增選就更加清楚了。
“一門四院士,我們已經是這一次院士評選最大的贏家了。”
“後面其他人今天沒有成功,並不表示以後就沒有機會。”
“特別是南山化學和南山機器人,馬上就又要有新的成果出現了。”
“到時候賴遠鴻和李世貴他們的成績是越來越亮眼,並且有了我們自己的四個院士幫忙,很多事情也會變得相對容易一些。”
曹陽有預感今年南山集團肯定會有一些人成功評選為院士。
畢竟領導都已經主動讓曹陽安排人去參選,沒有理由拿一個鴨蛋回來。
不過他沒想到居然一次性就獲得了四個。
雖然客觀地說,南山集團這四個院士,一點都不算多。
要是把南山集團的這些成績放在其他的高校或者國企,那麼十個院士都已經出現了。
不說其他的,單單一個碳纖維的成就,那就已經不是簡單的榮譽可以形容的。
甚至就連南山化學意外搞出來的隱身塗料,那個功勞也不是其他院士可以輕易的比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