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手機業務的發展歷程,是讓人非常感慨的。
1980年的華夏,一臺大哥手機在兩萬塊以上,普通職工的月薪也就40元左右,就算工作一輩子也不一定買得起。
而且大哥大在當時是有價無市的進口貨,到國內被炒到5萬元的高價,手機只能是富人炫耀的玩物。
90年代左右,國內電子代工廠興起,大批手機廠商進入國內市場,手機價格在2000到6000元,而那個時候華夏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為1000左右,買一臺手機大概需要一兩年。
普通人不可能花一兩年收入去買一臺手機,所以手機在當時仍然是稀罕玩意兒。
1993年,熊貓推出第一臺國產手機。
1999年推出自動雙頻手機GM518,其中文介面、中文鍵盤、中文簡訊,並且價格下探到1000元左右,在2000年迅速火爆市場,一年時間拿下70萬的出貨量,成為第一個國產手機巨頭。
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過熊貓手機吧?
當年國內手機的銷量為2000萬臺,不過市場基本被洋品牌霸佔,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和三星,這四家佔據90%的市場份額,熊貓的佔比僅為3.5%。
但熊貓的成功開了一個頭,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大批家電企業開始入局手機行業,比如康佳、TCL、海爾、廈華等等。
部委那邊更是拿出18個億扶持資金,國內手機市場正式進入爆發期。
到了2005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銷量為8533萬臺,雖然前三節依舊是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但是在銷量排行榜的前十里,國產手機廠商佔據了六位,聯想手機則是衝到了第四名。
諾基亞則是一枝獨秀,不但價格貴而且銷量還高,一臺N95的售價高達6990元,而個國產手機只能靠低價生存。
不過那個時候,對於大多數打工人來說,手機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只要花一個月個工資就能買一臺國產手機。
可以說,國產的手機品牌,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也是做了一些貢獻的。
而在國產手機的發展歷史當中,華強北的“山寨機”也是無法忽視的一個環節。
夏青青這一次過來跟曹陽說的中關村線上的新聞,就是跟“山寨機”有關係。
“曹總,根據中關村線上的調查,上個月華強北那邊模仿HONOR 3G的山寨機的出貨量達到了每天一千臺的規模。”
“這些手機的外形跟我們的HONOR 3G幾乎一樣,但是使用的是聯發科的晶片。”
“2003年,聯發科手機晶片量產,山寨機時代就正式的降臨,聯發科晶片集攝像、影片、MP3於一體,工廠只要造好外殼和電池就能賣。”
“所以不管是諾基亞還是摩托羅拉,亦或是三星的各種手機,在華強北都能找到山寨機。”
“我們的影響力之前還不是很大,所以相關的山寨機比較少。”
“現在估計那些人也已經意識到了榮耀手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所以開始模仿我們生產產品了。”
夏青青的臉色很是嚴肅。
作為一個家庭出身比較好的人,她接觸山寨機是比較晚的。
甚至也就是負責了榮耀手機的業務之後,才對華夏手機的發展情況做了一番瞭解,知道了山寨機這個特別的存在。
沒想到那麼快就吃瓜吃到了自己的頭上。
“那幫搞山寨手機的都開始山寨HONOR 3G了啊?”
曹陽聽了夏青青的話,倒是一點都不慌。
華強北的山寨手機,他也是曾經的使用者之一。
一千來塊錢就可以買到一款很不錯的山寨機。
什麼四卡四待、超長待機、功放大喇叭、搞怪造型……
可以說自從聯發科突破了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技術壁壘,搞出了“交鑰匙”的手機晶片方案,整個手機行業的格局就變了。
聯發科是龍,山寨機像是龍生九子,可惜個個都是外型變異,但是誰在乎呢?
能賣得動就行。
“是的,華強北的山寨機沒有什麼核心技術,依賴抄襲和簡單組裝以賺取快錢的商業模式就是它們的核心。”